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高海拔冰冻圈中的微生物不仅是极端环境下生物生态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微生物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方面。同时现代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是利用各种替代性指标恢复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技术和建立16S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研究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各拉丹东果曲冰川、纳木错扎当冰川、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现代雪冰和冰川融水中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珠峰北坡冰塔林、表层雪中微生物的研究,揭示了珠峰高海拨冰雪环境中微生物的特征;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冰碛湖和冰川融水中细菌群落及生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高海拔水体中微生物特征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各拉丹东果曲冰川48m冰芯中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雪坑中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研究,结合各项冰雪物理化学参数及温度的变化,揭示了冰雪中细菌的季节和年度变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地区冰川雪中微生物的对比研究,揭示了青臧高原现代雪冰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珠穆朗玛峰北坡6600—8000m表层雪中细菌数量在2.11×104cells/ml—9.44×104cells/ml之间,高于南极地区但与其他高山雪中相似。表层雪中细菌的数量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趋势,但与离子浓度相关性不大。珠峰北坡冰塔林和表层雪中的细菌16SrRNA序列与土壤、湖泊和河流、动植物体及其他冷冻环境中细菌的相似。6000m冰塔林冰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属于α,β,γ-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Firmicutes,CFB,Cyanobacteria7大类,β-Proteobacteria为其优势类群。6350m表层雪中仅有CFB,β-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3大类细菌,以CFB类细菌占绝对优势,占总克隆的93%。6600m表层雪细菌的16SrRNA基因文库中近一半序列属于β-Proteobacteria(占全部克隆的46%),其余分属于Actinobacteria(35%),α-Proteobacteria(13%),CFB(2%),Deinococci(2%)类群及未定类(2%)。
珠峰东绒布冰川雪坑中微生物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属于α、β、γ-Proteobacteria,Actmobacteria,Firmicutes,CFB,Cyanobacteria,Eukaryoticchloroplast,TM7candidatephylum共9大类,以γ-Proteobacteria为主要类群,其中Acinetobacter和Leclercia属是整个菌群中的优势属。微生物的数量和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微生物的数量高于冬季;菌群结构具有一些共有属种的同时,在夏、冬季雪中具有各自特有的属种,共有属种推测是青臧高原局地源的微生物,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较多细菌属种与海洋环境相关,冬季细菌则具有更强的耐冷性。微生物明显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珠峰地区夏季和冬季不同水汽来源的影响。
各拉丹东48m冰芯中细菌数量与冰芯中的污化层密切相关,在年际尺度上与氧同位素和钙离子浓度都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冰芯中的细菌数是温度和外来粉尘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粉尘对细菌数量的影响略大于温度。冰芯中细菌的数量在年际尺度上不仅可以反映大气中粉尘的变化,也同时可以反映温度的变化。各拉丹东果曲冰川雪坑中细菌的多样性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季风期未沉积雪中与季风期前冬半年沉积雪中细菌具有完全不同的群落组成;季风期术细菌的多样性远高于季风期前;季风期前雪中细菌只分离自两类环境:冰冻环境和土壤,季风期末沉积雪中细菌除与冰冻环境和土壤中细菌相似外,还与海洋、植物、动物和人体多种环境相关。不同季节中细菌多样性的显著不同是雪中有机生物对不同季节不同大气环流响应的结果。
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中不同海拔雪坑中细菌的数量沿深度具相同的变化趋势,低海拔雪坑中细菌数量普遍较高海拔中的高。雪中细菌属于α、β、γ-Protobacteria,Actinobacteria,CFB,Firmicutes,Acidobacteria,Cyanobacteria,Planctomycetes共9类39个属,14个未定属,其中α-Prot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为主要类群。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雪中细菌群落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但季节变化不如珠峰和各拉丹东地区明显。夏季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冬季,且在夏冬季具不同的种属特征,但冬夏季共有属所代表的克隆占全部克隆的77%,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分离自植物相关环境的Agreia和Rhizobium为主要优势属。
扎当冰川雪中细菌归属于α、β、γ、δ-Protobacteria,Actinobacteria,CFB,Firmicutes,Acidobacteria,Cyanobacteria,Chloroflexi,Deinococcus-Thermus,Verrucomicrobia共12类及4个未定类。其中α、β、γ-Protobacteria,CFB和Actinobacteria在群落中所占比例相似(14%—17%),没有数量上的优势类群。扎当冰川雪坑代表2005年冬季-2006年5月的降雪,冬春季降雪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但5月中旬的降雪中细菌较多地受纳木错湖水的影响。
对各拉丹东果曲冰川、纳木错扎当冰川、珠峰东绒布冰川和臧东南帕隆4号冰川现代冰雪中微生物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区域雪中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都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细菌数量呈现从南到北增加的趋势,位于高原北部的各拉丹东果曲冰川和高原中部的纳木错扎当冰川雪中细菌的数量要明显高于南部的珠峰东绒布冰川和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受不同的大气环流和不同类型的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冰川雪中具不同的细菌群落组成,地理位置较近的冰川细菌的群落组成也较相似。但青藏高原冰雪中也存在一些共有的典型种属,分别为α-Protobacteria类的Sphingomonas和Ochrobactrum属,β-Protobacteria类Polaromonas、Acidovorax、Aquabacterium、Ralstonia属,γ-Protobacteria类Acinetobacter属,Firmicutes类Bacillus属,CFB类Chitinophaga属。
珠峰地区冰碛湖及冰川融水中60条16SrRNA基因序列分属α,β,γ-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FB,Fibrobacteres,Planctomycetes,Verrucomicrobia,Eukaryoticchroloplast9大类,CFB类群为优势类群。不同海拔高度冰碛湖和冰川融水中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结构不同,5152m冰债湖中细菌数量最多且多样性最高,6350m冰川融水中的多样性最低。温度对群落的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海拔高度,营养状况影响细菌的群落结构。
珠峰地区6350m冰川融水中可培养细菌有较高的多样性,共获得α、β、γ-Prot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5类97株细菌。在形态上以球形和棒形为主,大多具有色素。根据细菌对营养的利用和对温度的响应,冰川融水中可培养细菌分为3大类,一类是广泛地利用多种营养物质,代谢活性强,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窄温种,代表菌株为Janthinobacteriumsp.,Arthrobacterluteolus;第二类是对碳源的利用较低,但适应低温环境的广温种,如:Cellulomonassp.,Acinetobacterbaumannii第三类细菌则几乎不利用碳源,对温度的响应复杂,如:Microbacteriumsp.,Bacillusmegate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