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Al-Si共晶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82a3710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亟需研制出能适应更高功率发动机的活塞材料。Al-Si合金制造的发动机活塞具有铸造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体积稳定性好、高温强度高、耐磨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使得Al-Si合金成为活塞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活塞材料。为了适应更高功率的发动机,迫切的需要提升现有活塞材料的高温性能。本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拉伸测试机、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l-Si共晶合金中添加合金元素后物相微观结构演变及其对合金的高温强化作用与机制,以及热处理对Al-Si共晶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Al-Si共晶合金中主要存在的金属间化合物有Al3CuNi相、Al7Cu4Ni相、Al4Cu2Mg8Si7相和AlFeSi相。添加Cr元素会促进针状β-AlFeSi相向鱼骨状α-Al(Fe,Cr)Si相转变,添加Cr元素后Al-Si共晶合金在350℃时的高温抗拉强度(UTSs)下降,塑性上升。这是因为针状β-AlFeSi相有比鱼骨状α-Al(Fe,Cr)Si相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更有利于高温强度的保持。而鱼骨状α-Al(Fe,Cr)Si相比针状β-AlFeSi相表面更圆润不易引起应力集中,从而有更好的高温塑性。随着Er元素含量的增加,Al-Si共晶合金在350℃时的高温抗拉强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生成Al3(Er,Fe,Cu)(Ni,Si)2相时消耗了大量Fe、Cu、Ni等合金元素,使得Al3CuNi、Al7Cu4Ni、β-AlFeSi、Al4Cu2Mg8Si7等重要耐热相的数量减少导致了高温抗拉强度的降低。添加Mg元素的Al-Si共晶合金350℃时的UTSs得到提升。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添加Mg元素使Al4Cu2Mg8Si7、Al8FeMg3Si6和Mg2Si等富Mg耐热相增多有助于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另一方面是Mg元素使共晶Si网络被细化,网络更密集,并且与Al3CuNi、Al7Cu4Ni等耐热第二相杂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强度更高的网状互穿结构,有利于合金高温强度的提升。T6热处理后合金350℃时的UTSs与T5热处理后的UTSs相比有所降低,共晶Si的形状因子也急剧减少。这是因为以共晶Si为主体的三维网状互穿结构结构是高温时Al-Si共晶合金中的主要耐热相,固溶处理能够削弱共晶Si三维网状结构使其球化,从而导致了UTSs的下降。但是T6态热处理后合金的塑性有所提高,这是因为球化后的共晶Si减少了应力集中,使得合金的延伸率升高。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Al-Si共晶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下降,并且在热暴露10h内,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下降较为迅速,热暴露10h至100h高温力学性能虽然继续下降但下降较为平稳。
其他文献
中职旅游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
为了克服由故障导致的连接失效、不可拆卸对拆卸序列的影响,提出多重故障驱动的再制造并行拆卸序列规划(RPDSP)方法.通过分析零件的不可拆卸性以及故障特征,构建层次式多重故
根据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了膜孔灌膜上水流推进和消退规律,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充分供水条件下单点源入涌参数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这一方
短波调幅发射机的高频传输线和音频传输线在发射机播出时必须保证阻抗相匹配,来保证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以完成信号的传输。这就需要保证匹配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号源内阻抗
面向45钢/锡铅合金复合结构熔融沉积过程中的锡铅合金熔滴与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接熔池的匹配性需求,基于有限差分方法,采用流体体积法(VOF)建立微喷熔滴形态演变过程
通过室内试验,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进行了直接观察分析.试验发现滴灌管壁的导水作用将对土壤水分分布也产生一定影响;地下滴灌3个方向上的湿润锋运移也均近似为时间平方根
根据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了水资源价格问题,提出了水价不应由平均生产费用来决定而应由不利供水条件下的费用来决定的观点.以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不利供水条件下的水
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标志,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站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站的正常运行受到威胁,除了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外,还存在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加强网站安全建设,
色纺纱是一种重要的花式纱种类,色纺纱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溢彩纱作为色纺纱的一种,是将有色粗纱与本色熟条同时喂入粗纱机牵伸加捻形成,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结构,还富有规律变化的色彩效果,目前,溢彩纱纺纱技术不成熟,主要存在成纱质量较差,纱线外观颜色周期可控性难把握等问题。对此,本课题对溢彩纱纺纱原理进行研究,探究较优的纺纱工艺;采用长度测量法及图像处理对溢彩纱纵向外观花色周期规律进行研究;探究溢彩纱针织
目的: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性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结果:6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