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电影的跨文化接受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电影艺术节上获奖或提名,受到西方电影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电影学者罗伯特·卡森·艾伦和道格拉斯·戈梅里提出的接受理论和美学话语,本文从广告话语、批评话语、电影文本分析三个关系层面探讨娄烨电影在西方的传播、接受,及其影片深受法国黑色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从广告话语的维度,分别以《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在美国和日本的预告片为例,展示娄烨的电影的营销、推广和传播的不同策略。美国版本的宣传策略倾向于弱化同性之间的爱情内容,强化异性夫妻关系的逐渐恶化以至于家庭破裂;而在日本投放的预告片则聚焦于同性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截选出同性间的亲密画面以此吸引观众。就批评话语而言,以《推拿》(2014)为例,符合西方影评人通过娄烨以往的作品所建立起的期待视野,同时这部作品扭转了西方影评人对于影视作品中单一的盲人形象建立起的期待视野,展现盲人同健全人一样丰富的感情世界。作为接受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浮城谜事》(2012)为例的电影文本分析将在第三章展开。在中法合作的背景之下,娄烨的电影包含了法国黑色电影的元素,结合中国本土化的故事内容,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黑色风格。最后,本文认为娄烨电影的独特风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话语空间,促进了中西电影产业新的合作和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将在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大学生太阴人格、孤独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及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揭示太阴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具体机制,探讨孤独感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其中的作用,为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情境模拟实验法和回忆启动实验法,选取3所大学的8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医阴阳五态人格量表简版、孤独感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
学位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对降水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为排放的影响加剧,人们的目光愈加聚焦于气溶胶在降水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是气溶胶辐射效应引起的日益明显的气候变化,以及对降水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中分别进行了参数化对流(后文简称PC)和显式对流(后EC)方案下的12个区域模式试验(2014年夏季),基于GSMa P、CMA、ERA5等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对比模式模拟华北夏
学位
本文系统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和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南、北半球平流层极区春季发生的致使极涡最后崩溃的增温事件(SFW)及其与天气气候联系的模拟能力,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平均而言,CMIP5/6模式能够再现南、北半球SFW爆发过程的主要特征,但模式中南、北半球SFW的爆发时间较观测分别偏晚7天和9天,且模式中SFW事件的强度为观测中的50~70%。与CMIP5
学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欧亚-极地地区冬季出现“暖北极-冷欧亚”(WACE)的年代际气温变化型态。同时,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呈现增加趋势。研究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与WACE之间的关系,揭示冷事件对WACE的响应机制,有利于提高气候预测水平,为防灾减灾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第六次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39个气候模式数据,研究
学位
本文利用Cloud Sat/CALIPSO卫星2007-2010年观测数据计算了气候模式中用于表达云层垂直方向上重叠关系的关键参数——抗相关厚度(L)。通过引入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算法研究抗相关厚度L和云物理特征(云量、云光学厚度、云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L与风切变强度随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整层云量和云光学厚度较小时对应的L很小,云趋
学位
近年来,中国东部夏季臭氧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本文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实验,对中国东部夏季多时间尺度下臭氧主模态变化及其与热带和中高纬的联系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天气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槽位置与强度的变化共同作用导致臭氧主模态的转变。夏季臭氧主模态由2015~2016年的南北反向型在2017年之后转变为南北一致型。统计分析与固定排放模拟的GEOS-Chem模式均证实,臭氧主
学位
本文基于多套再分析数据和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试验对南海夏季风撤退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首先从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学特征分析出发,然后对其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特征影响因子及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学特征主要为:南海夏季风撤退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表现为由北向南的渐进过程,对流层低层西风转为东风,对流和降水的强度明显的减少;大陆地面冷高压加强并向南侵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
学位
高原低涡是青藏高原(简称高原)的主要降水系统,不仅对局地天气产生影响,其移出高原后,往往还会在高原下游地区造成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的移向主要有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等,深入理解和认识高原低涡的主要变化特征和规律,是提高高原低涡降水预报准确率的关键。目前对于东北移低涡移动路径、结构及降水等方面的认识还很不足,但东北移低涡引发的降水对干旱的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1979
学位
本文利用1979-2018年中国824站日降水资料、ERA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南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找到影响华南区域暴雨主要环流型,揭示夏秋两季暴雨变化的成因,结果如下:(1)使用REOF与K-Means混合聚类算法,将中国暴雨区划为11个区域,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算法(PCT)进行大气环流分型得到10个环流型。其中,华南地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分区,影响区域性暴
学位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主要系统之一,梅雨活动的变化对我国东部雨季特征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梅雨活动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NOAA的海温与逐日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气候学诊断分析和模式敏感性试验,发现了长江流域梅雨入梅日存在年代际突变,并探究了突变前后的关键因子以及物理机制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率,通过对1951–2016年梅雨特征(入梅日、梅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