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坚诗与诗论中的“日常生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强势崛起,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一股新的审美潮流,于坚作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提出了“拒绝隐喻”“书写日常生活”“口语化写作”等诗歌主张并积极践行。在其“书写日常生活”理论指导下,于坚创作了大量以普通人物或名人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他站在普通人的价值立场上,试图以个体日常生活的具体呈现清洗文革诗以来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朦胧诗树立的形而上追求。这类诗歌以口语化叙事风格、情感的克制和细节的真实具体见长,赢得了广泛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于坚个人身份的转变、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于坚的日常生活写作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通过对于坚诗歌文本和诗论的前后期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于坚近期的写作中,前期诗歌中的小市民人物退场,对名人日常生活的遐想也因为于坚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丧失了针对性,其日常生活对抗的对象由意识形态、形而上的遮蔽逐渐转化为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与内容上的变化相对应的是形式上的改变:他的口语化写作中掺杂进了古语诗词,描写事物时也流于想象而疏于客观描绘……同时,于坚本人对“书写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也在不断的修改调整。“日常生活”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诗坛可能还是具有针对性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所对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形而上风气逐渐消失,于坚需要为自己的主张另谋出路,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对原有日常生活的摧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指出这种摧毁的严重性,他抛弃了前期他所珍视的“客观真实”,为日常生活披覆了一层“神圣”的外衣,他甚至试图用这种“神圣”为自己的前期倡导“平淡无奇”的作品镀金。但这种选择无视了日常生活自身的发展规律,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看似具有侵略性,却是日常生活变化发展的推动者,是渗透进日常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对“日常生活”的静止的认识,于坚转向了保守的一面,对大地和过去的怀念使他最终脱离了当下的日常生活,他的日常生活写作也陷入了前后矛盾的尴尬局面。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占比不断加大,土木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项目不断往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及未来建筑项
本文介绍以纯MDI为基础原料,使用低分子量二元醇进行氨酯改性和使用有机磷化氧为催化剂进行碳化二亚胺/二氮环丁酮亚胺改性,制备液态MDI。使用碳二亚胺改性产物进行冷固化工
面对着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灌输进退两难的困境,本文试图从灌输的起源入手,进一步对灌输的实质进行辨析,特别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念在实质上不同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针对温室环境中机器人依靠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无法获取全面的环境信息,从而常导致路径规划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外部传感器系统获取温室环境信息,构建复合栅格地图的方法。首
青土湖属于极端干旱区典型的干涸盐湖,盐尘中含有密度很高、粒径极细的盐碱粉尘,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地表植被,威胁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利用建立在青土湖的近地层0~50 m沙尘观
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主要是由尿素与乙醇反应产生的,降低尿素的含量对氨基甲酸乙酯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筛选获得有效吸附黄酒中尿素的树脂材料,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活和感受的最基本的维度,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对于诗歌而言,时间体验和空间体验更是其中的基本要素,是诗歌美学构成的基本形式。通过细读九叶派的诗歌文本,我们
国家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络的建设使全社会的信息话程度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随着政府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
采取何种高效、优质、安全的施工方法完成跨海段非通航孔桥墩承台施工是东海大桥工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主要介绍东海大桥跨海段非通航孔桥墩承台施工总原则以及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