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高密度Bin-marker图谱构建及开花时间的QTL定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是春大白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耐先期抽薹是一直都是白菜育种上的一个重要目标。抽薹开花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此,对耐抽薹性的遗传改良尤为困难。为了获得大白菜晚开花的控制位点,本研究利用开花时间具有较大差异的两个大白菜DH系杂交F1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在多环境条件下调查了相关表型,进而完成了白菜现蕾和开花时间的QTL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以早开花的Y195和晚开花的Y177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1,经小孢子培养后获得DH群体(BrIVFhn),共包含172个株系。对亲本和DH株系分别进行了5×和0.5×深度的重测序,在该群体中共鉴定了22,747个SNP;进而分析DH系各条染色体的重组片段,将最小重组片段合并为bin-marker,共获得了1,708个bin-marker。利用获得的bin marker构建遗传图谱,获得了包含887个bin marker的白菜高密度遗传图谱。该遗传图谱包括10个连锁群,总长度为958.6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1.08cM。(2)调查了BrIVFhn DH群体在四种不同生长条件(长日照、短日照、春化加长日照和非春化加长日照)下的现蕾与开花时间表型。利用软件MapQTL 4.0共定位了12个QTL位点,分别共定位于A02和A08连锁群上。其中,控制现蕾性状和开花时间的QTL位点分别为6个,表型贡献率变化范围为8.9%~28.7%,其中10个QTL的贡献率高于10%。结合白菜基因组的注释信息,我们对QTL位点的2个区域进行了候选基因分析。本研究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开展基因组序列的染色体锚定提供了依据;在多种环境条件下重复检测到的开花时间QTL也为解析白菜抽薹开花的分子机制、开展白菜抗抽薹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优质、耐潜杂交稻新组合“常优88”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及该组合地市级和省级品种区试结果、大面积生产示范种植的表现。 This paper intro
本文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在管理、密度、肥水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在瓜尔豆SU-B5的始花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BA与GA3对瓜尔豆某些生育性状和生理
1 现状与问题 在上级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我省自1984年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优质稻米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年,全省种植中高档优质稻近40万亩,仅农业部门兴办的
“荆糯91选”属中熟偏迟籼型优质糯稻。株高95厘米,茎秆坚硬挺直,株型紧凑适中,后期转色好,分蘖、再生力强,成穗率高,抽穗整齐。亩有效穗26.58万,穗长23厘米,平均穗粒数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