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造山带变沉积岩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示踪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锂(Li)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使得Li同位素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地质研究中。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7.6%)和7Li(92.4%),两个同位素间较大的相对质量差(17%)和扩散速率差(3-5%),使得各种地质过程中可以产生显著的Li同位素分馏(高达80‰)。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各地质储库Li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地壳和地幔储库Li同位素组成的差异,使得Li同位素在示踪壳幔物质循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俯冲带变质岩,尤其是深俯冲进入地幔的超高压变质岩Li地球化学研究还不完善,除了超高压榴辉岩,其他超高压变质岩的Li同位素组成还鲜有报道,俯冲带超高压变质过程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分馏尺度还存有争议。因此,本博士论文基于以上科学问题,选取大别-苏鲁造山带广泛出露的超高压变沉积岩(大理岩和硬玉石英岩)展开详细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深部碳循环的示踪意义。地球表层和内部的碳循环是维持全球宜居气候的关键环节,俯冲带是表层碳循环进入地球深部的主要通道。我们对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大理岩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组成(δ7Li=+1.3-+21.5‰,平均+8.3‰)显著高于正常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δ7Li=+2.0-+5.7‰,平均+3.7‰),Li含量([Li]=0.5-6.5 ppm,平均 1.9ppm)与地幔的 Li 含量相当(0.9-2.7ppm,平均 1.5 ppm)。结合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排除了风化作用、流体活动、俯冲及折返过程Li同位素分馏对超高压大理岩Li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折返回地表的超高压大理岩可以代表深俯冲进入地幔的碳酸盐岩Li同位素组成特征。由于硅酸盐组分的Li同位素组成通常低于碳酸盐组分的Li同位素,因此大理岩中含有不等量的硅酸盐矿物可能是大理岩Li含量及Li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的主要原因。但部分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组成显著高于正常地幔。因此这些重Li同位素组成的超高压大理岩可以作为载体将地表重的Li同位素组成携带至深部地幔,为地幔源区提供重Li同位素组成的物源,在地幔形成局部重Li同位素不均一。这种重Li同位素不均一可能通过地幔来源的岩石样品表现出来。因此,超高压大理岩作为俯冲带重要的含碳物相,其显著高于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使得Li同位素具有示踪深部碳循环的潜力。本博士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俯冲带流体活动和交代过程的示踪意义。我们对15个硬玉石英岩全岩的主微量元素和Li同位素组成,硬玉和石英单矿物的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新鲜硬玉石英岩样品全岩Li含量(3.6-17.0 ppm,平均11.2 ppm)高于地幔值(1.5 ppm),Li同位素组成(-2.6~-13.5‰,平均-6.0‰)低于地幔值(+3.7‰)。全岩的δ7Li值与Li含量呈正相关,与Th/U比呈负相关,表明其成因与流体活动相关。由于俯冲脱水过程Li同位素分馏程度很小,因此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可能是流体交代所致。新鲜硬玉石英岩中石英与硬玉间的δ7Li值之差变化范围很小,Δ7Li Qz-Jd几乎都在3‰左右,表明流体与变质杂砂岩交代形成硬玉石英岩的过程中石英和硬玉之间Li同位素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平衡分馏计算,与硬玉石英岩平衡的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轻Li同位素组成(-11.6‰);根据杂砂岩与超高压变质流体混合计算,结果显示俯冲带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低Li含量(3-6.5 ppm)和轻Li同位素组成(-14‰)。两种计算都表明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极轻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退变质硬玉石英岩的Li含量(2.1-13.6ppm,平均 5.3ppm)略低于新鲜样品(3.6-17.0ppm,平均 11.2ppm),但其 δ7Li 值(0~+4.3‰,average+1.9‰)高于新鲜样品(-2.6~-13.5‰,平均-6.0‰),退变质样品中石英与后成合晶的δ7Li值之差(Δ7Li(quartz-symplectite))都在1‰左右,表明硬玉石英岩与退变质流体交代时,石英与硬玉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矿物间达到了新的Li同位素平衡。这可能是由退变质流体活动时矿物与流体间Li同位素扩散分馏所致。综上,由俯冲带超高压变质流体交代形成的硬玉石英岩具有显著轻于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随板片俯冲进入深部地幔后可能在地幔形成局部轻Li同位素异常,这可能解释了某些交代地幔显示出异常轻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因此,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组成对俯冲带变质流体活动及交代过程具有示踪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前言我国教育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将教学游戏融入到教学中,符合小学学生学习特点,可为英语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教学游戏概述与类型进行分析,而后着重探讨了教学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参考。1.教育游戏概述与类型1.1
期刊
哨声波是地球内磁层中广泛存在、十分重要的电磁波动。哨声波在磁层高密度区域如等离子体层一般呈现为非相干的嘶声波,而在等离子体层顶外常呈现为相干的合声波。合声波通常是由分立的单元组成,单个合声波单元常呈现上升调或下降调结构。哨声波是辐射带中高能电子通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它能够通过局地随机加速,在几小时到一天时间内将大量百keV的能量电子加速到相对论电子,在辐射带电子动力学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
地球内部的绝大多数直接信息来自于地震学观测,利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矿物弹性性质可以使我们结合已有的波速信息对地球内部物质组成进行推测,因此高压实验所提供的矿物密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质随地球深度变化的趋势对地球深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幔中的MgO-Al2O3-SiO2-H2O(MASH)体系内矿物对地幔矿物的弹性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广泛参与地球内部的不均一性、波速异常等,具有重要的地球物理学意义。本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SPE-LC-MS/MS)技术,建立了养殖废水中17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的测定方法。水样在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前,先用 0.45 μm 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而后加入5%甲醇(体积比),用盐酸溶液将水样pH调节至2.0±0.5,经固相萃取柱富集,最后用9 mL 0.1%甲酸甲醇洗脱。以C18柱为分离柱,0.1%甲酸-5mmol·L-1 甲酸铵水溶液
选取中国其中的31省市PPP项目面板数据,描述性分析发现2016年-2019年PPP行业集中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片区开发及旅游,社会保障、林业、农业、能源及科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关注;运营模式上政府偏好社会公共基础项目所有权控制,回报机制以政府补助和付费方式为主;借助ArcGIS与GeoDa软件可视化呈现2016-2019年PPP西部地区项目数下降,东、中部地区项目执行率高;对
川滇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是我国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文应用压缩感知技术、背景噪声监测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监测方面利用川滇地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探索。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筛选出可靠的分析数据。随着地震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人工筛选变得耗时低效。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代替人工完成这项费时耗力的工作。我们以地动分
亚暴爆发被认为是改变磁层和电离层,特别是近地磁尾中磁场能量和等离子体约束的基本过程。近30多年以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气球模不稳定性可能是近地磁尾电流中断和亚暴爆发的触发机制。现在尚不清楚气球模不稳定性是引起亚暴爆发的主导因素还是仅起到部分作用。大多数研究者们在检验亚暴爆发的过程时都已经接受,这一区域的理想磁流体气球模可以是线性不稳定的,而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动理学效应会显著影响气球模的稳定阈值。然而,
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动力学活动、应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横波分裂则可以计算出各向异性的数值特征,包括快轴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利用不同震相可以研究地球不同圈层的横波分裂特征。例如直达S波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各向异性,这可以反映地壳的结构和应力状态。SKS和SKKS震相则可以用来研究上地幔各向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上地幔的结构和板块运动等动力学特征。利用SKS和SKKS震相横波分裂参数
硅(Si)是地壳和地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作为Si-O四面体的核心组分,参与着硅酸盐地球(BSE)中几乎所有的地球化学过程。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地质过程都会导致Si同位素的分馏,因此Si同位素在包括高温和低温在内的不同地球化学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利用Si同位素作为工具,分别对火山岩形成、俯冲带变质流体演化以及玄武岩风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Si同位素分析方法是利用该同位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