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喀什市地表热力景观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随着改革的推进与经济的发展,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经济发展,新疆城镇的作用愈发凸显。但城镇化过程中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病”问题,另一方面,城市不断扩张过程中,造成大量绿地等自然覆被表面被水泥、沥青等人造地表替代,人为地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下垫面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引起地表温度升高,导致不同程度的城市热环境效应,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及身体舒适度,大至城市气候的改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亚热带与热带的大、中城市地区,小城市及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研究还较为缺乏。研究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景观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等线性拟合与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在对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1998-2008年间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城市热力景观时间变化特征与空间异质性,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地表热力景观变化因素进行探测,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1998-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大量人造下垫面替代自然覆被地表,人造下垫面升温明显。通过密度分割法将温度分为低温、较低温、次中温、中温、较高温、高温和特高温7个热力斑块等级,空间尺度上,中温区与较高温区连片分布于城市建成区,低温与较低温区呈点状镶嵌于建成区外围,高温与特高温区成片分布于市区北部的裸地处;时间尺度上,中温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侵占耕地、扩展城镇与植树造林现象同时存在,低温区面积增加4.58%,裸地得到有效改善,高温与特高温区面积减少20.41 km~2。(2)中温区域分布与人造不透水面范围高度吻合,主城区南部克孜河、北部吐曼河及市中心东湖公园等水域附近和人民公园、东城公园湿地附近呈现出明显冷廊效应,热场效应较弱。中温斑块面积增加近2倍,聚合度指数增加3.66,优势度突出,低温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增加1.93,景观形状指数扩大近3倍,斑块离散现象严重;景观水平上,香农均匀度指数渐趋于1,景观形状指数变化明显,区域热力景观格局由单一逐渐转为破碎,异质性增加。(3)建设用地逐步侵占耕地及绿地的同时,中温区域不断增加,但由于当地政府近年来注重“园林城市”建立、打造“蓝天工程”等措施,2008年后,市区以南帕哈太克里乡附近林地面积增加,对小区域内热场减弱有良好削减作用。空间转移矩阵分析发现,1998—2008年,较低温为转出面积最多的热力景观区域,反映出较低温面积减小,次中温与中温区面积增加;2008—2018年,中温区域为转入面积最多的热场区域,反映出中温区域迅速扩大而其他热场区范围缩小。(4)低温区域重心偏移最为明显,先后呈东北-西北向转移,空间范围上变化幅度较大。喀什市IBI(Index-based Built-up Index)与土地利用类型主导着地表热力景观的空间分异过程,1998、2008及2018年IBI的解释力值分别为0.878、0.746、0.808,其次是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但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增大,人为干扰方式愈加复杂多样,表现为代表自然因素的海拔因子对热力景观空间分异的贡献率逐期减小,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其的解释力逐期增强。
其他文献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与可视化是衡量和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作用的重要基础。探究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动态变化以及重心迁移轨迹,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托土地利用数据,以干旱区绿洲喀什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对喀什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计算
学位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土壤污染。此外,重金属具有非常强的毒性,难以生物降解。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使农作物当中的重金属浓度过度积累。如果这些农作物被意外食用,会威胁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安全。因此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成为很重要的环境问题。博乐市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不单单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基地,同样也是西北部干旱区典型绿洲之一,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因此,为了更深一步地明确当地农
学位
天山北坡城市群是新疆现代农工业、教育、科技、交通等最为集中并较为发达的区域,其能源资源等基础条件好、城镇化程度高,起着对全疆经济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此同时,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和未来土地利用的科学预测已成为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区域生态网络的建设对提高区域生态安全、促
学位
沙尘天气是一种多发于干旱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不仅严重危害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等各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变化响应强烈,而伴随气候变化产生的各种气象灾害问题也层出不穷。新疆位于祖国大陆内部,区域内气候变化复杂,位于其南部的和田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恶劣,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深入认识和分
学位
文章以山西省晋中市国家贫困县和顺县夫子岭村地域特色建筑为调研目标,以传统文化因素、地方建筑特征为重点,通过探究这些地区传统地域建筑可活化利用的机理,提取文化元素并对其进行解构、重组、创新。从而实现在乡村振兴空间规划和单体设计改造过程中,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留其地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通过统筹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与传统村落脱贫、文旅融合间的互惠关系,在传统村落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和有机生长,助力传统建筑保护
期刊
大气降尘在海洋、大气圈和陆地表面上进行的生物化学与物理交换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地质历史时期以来,该交换过程一直延续至今,以大气降尘作为运输载体的部分重要污染物在不同生态系统流转过程中,又将以不同形式累积于大气、水体、土壤、植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县是风沙危害严重的极端干旱区,研究绿洲进程化不同对大气降尘及绿洲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改
学位
本研究以不同干扰方式下阿勒泰地区草地生态特征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禁牧年限和刈割干扰下草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变化,结合环境要素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响应差异的原因,旨在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发现,春秋牧场和冬牧场在采取禁牧措施后,草地平均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明显提高。当禁牧年限为2年时,研究区春秋牧场和冬牧场草地平均高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
学位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此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综合思维是构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学生要能够运用综合的观点,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和解释地理事象,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将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其具有的立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综合
学位
城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人为因素密不可分,如人口流动、景观重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等。城市温度升高以及大气污染等,都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气溶胶与地表温度相互影响,研究地表温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对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地表温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性及其驱动因子进行研究,运用多种遥感数据,通过数据处理
学位
目的 探究草乌甲素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作为对照组,剩下的15只SD大鼠用来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根据关节炎评分表评估CIA模型,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低剂量草乌甲素治疗组(50μg/kg)、高剂量草乌甲素治疗组(100μg/kg),此后每组大鼠连续给药干预30 d,第31天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T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