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离鉴定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渍烂病致病菌,通过分析致病菌耐药性和人工感染香鱼组织病理学变化,为香鱼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生产安全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的方法及采用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分类学地位,旨在为香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并为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新思路。
方法:
1.分离纯化人工养殖过程中香鱼溃烂病的致病菌。
2.分析致病菌的耐药性和致病菌感染香鱼后引起的肝脏、肾脏和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3.通过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致病菌的种类。
4.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致病菌rpoB、ftsZ、topA等持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
5.采用Clustal X、MEG.A4.0软件对不同物种的持家基因的DNA序列或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分类学地位。
结果:
1.2008分离得到4株致病菌(编号:X01-X04);2009年得到11株致病菌(编号:X0901-X0911),接种于冻存管中,于-20℃保存。
2.测定了致病菌对常用渔药的药物敏感性,该致病菌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恩诺沙星、新霉素和呋喃妥等药物敏感。
3.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和肠组织结构与健康香鱼的组织结构相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肝脏细胞结构不完整,部分溶解,形成大量细胞碎片,结构松散,出现有大量的空泡;肾脏细胞完整性被破坏,肾小管结构被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周围的组织分离,只留下肾小管的轮廓,肾间质条索状,肾小球部分坏死,中心呈淡红色无结构物质;小肠上皮组织发生大面积溃烂,小肠绒毛及内壁褶皱均已被破坏,小肠绒毛脱落,小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裂解,肠腔内可以看到大量的脱落坏死浓缩后的细胞碎片。
4.通过对致病菌的生理牛化特征鉴定可知其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甘露醇阳性、吲哚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MR测定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精
氨酸双水解酶阳性;VP测定为阴性;利用葡萄糖、甘露糖和蔗糖产酸。
5.扩增了atpA、gyrB、toxR、recA、ftsZ、rpoB、gapA、topA、hsp60、16SrDNA共10个位点的部分基因片段,并对其中的八个基因的DNA序列和topA氨基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
结论:
1.引起养殖香鱼出血溃烂病的致病菌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可以使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恩诺沙星、新霉素和呋喃妥等渔药对患病香鱼进行治疗。
2.人工感染香鱼短时间内死亡,肝脏、肾脏和肠组织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推测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患病香鱼迅速死亡的主要因为。
3.本实验扩增的toxR目的片段包括有toxR基因、toxS基因部分序列和其中间序列,且其GC含量明显的低于其他基因,说明这部分片段可能存在水平基因转移,不推荐用于弧菌系统发育地位的研究。
4.基于atpA、hsp60、gyrB、rpoB、gapA、ftsZ、recA基因序列和topA氨基酸序列的八个基因树与16S rRNA基因树的聚类结果基本相同,数据分析表明ftsZ、hsp60基因适合作为弧菌科常见的10种细菌物种分类研究的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