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金融改革如火如荼,金融发展迅速,如何建立金融监管成为当今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正在尝试在不同金融领域推动地区性金融改革,而相应的风险也在加大,地方金融审计作为控制地方金融风险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得以凸显,对于深化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实践,在受托责任观、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金融改革如火如荼,金融发展迅速,如何建立金融监管成为当今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正在尝试在不同金融领域推动地区性金融改革,而相应的风险也在加大,地方金融审计作为控制地方金融风险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得以凸显,对于深化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实践,在受托责任观、治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对金融审计、地方金融以及地方金融审计进行综述并界定相关概念,从宏观层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对经济方面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社会大众对于国家审计系统的期望也不断升高。然而,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是否存在低效率投入?如何评价政府审计效能?纵向相比,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效能是否逐步提升?横向比较,各城市间的政府审计效能孰优孰劣?政府审计效能通过什么方式去提升?这些疑问,就是本文要研究和说明的。本文选择湖北省17个地级市政府审计机关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矛盾,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手段,但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责任没有压实到个人,领导干部未能认真履行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职责。为打破这个现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审计基本原理,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
在数据信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国各行业数据更迭水平也在迅速加快,海量数据信息趋势不可阻挡,对审计行业也同样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尽管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审计过程,成为税务审计的主导,可是面对日益增多的数据,审计风险仍不断加大。针对传统的税务审计方法中存在的审计数据量庞大、审计人员知识经验有限、审计数据难以追踪的问题,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清理、转换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是否需要选择研发方向,具体将从专利保护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方向以及研发方向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两个方面进行回答。首先,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仿真在理论上进行验证;其次,选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给出实证结论,为决策建议提供事实依据。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考察了以专利法标准为代表的专利保护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方向以及创新率。研究表明,在低风险方向,研发强度随着专利法标准的
在跨国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出口企业的加成率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引致国外反倾销风险、国内消费不足、资源环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我国企业成本加成率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认为全面理解跨国并购的成本加成率效应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跳出“低加成率陷阱”。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市场势力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先进企业的技术和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制造业等传统经济面临回报率下行和高风险困境,而房地产与金融业等虚拟经济由于高额回报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受资本逐利的原始动机驱使,很多制造业上市公司将大量闲置资金用于配置金融资产。根据相关理论,金融资产具有增加流动性和进行投机活动的两方面作用,所以公司会结合自己的各种需要来投资金融资产。如此不但能够给公司的运营生产活动维持流动性,还可当作投资工具,因此由理论层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常态,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国内外形势,立足于中国国情与发展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山峰的必经之路。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很多的创新项目和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获得了快
由于企事业单位内外部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的矛盾愈发突出。当前国家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政府审计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更高要求。大数据为审计提供了一个缓解上述矛盾,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的重要方式。大数据理念的引入使得审计对象发生了重要变化,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地运用数据分析方法,也改变了原有的审计工作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目标。这些变化使得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的新变化引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开始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深化,日益庞大的国有资产体量使得审计机关无法凭借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做到对其职责范围内的所有部门和单位都实施审计,这一事实激发了对内部审计系统的客观需要。在国务院下达的系列文件和指示下,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在组织内部监督上的制度安排正式形成,并成为审计机关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此后国务院和审计署相继发布的《内部审计暂行规定
审计收费是被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后确定的交易价格,由事务所产生的审计成本和期望利润两部分组成,因此,这一方面涉及到事务所自身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涉及到了事务所自身的经济利益。制定合理的定价政策有利于保持事务所的独立性,减少因审计定价不合理而造成的影响审计效率的问题。2001年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将审计费用作为重要事项予以披露。审计收费的公开化一方面为公众了解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提供了重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