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是一个政治领域的学术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领域的现实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演化过程中,民主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形态,这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民主方式,得到了时代的响应,通过与现实的结合,民主的形式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辩论等民主的必要构成也不断的没落,在进入政党政治的时期,民主进程不再依赖于对公众的辩论,而取决了政党对民众利益的把握,从而使政党代替了这种对公众的对话,政党实际上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部分。民主的建构和民主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地域上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思想文化上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民众,在实现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在基本理念上往往被赋予时代的内涵,民主的生成过程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契合在一起,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正处在现代工业化转型中的国家来说,现代社会的民主建构如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和最优的方式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民主政治的现实决定了民主必须反映时代的意志,是历史的音符,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民主制度都显现出自身的不同特点,为当代的政治目标服务,以追求和维护政治权力为主要目的。民主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每个时代都表现出独特性,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如古典时期对民主参与的严格控制,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对资本财富的无限推崇,以及在金融资本时代精英民主制度的兴起,都在表明这种驾驭民主的力量无处不在,民主制度更多的成为这种文明共同体的政治体现,而不是它的根本目标。
民主是把个人意志通过一定的政治操作过程形成共同意志的政治过程。古典民主是作为追求平等目标的政治形式而存在的,它把一个个政治个体的权力和权利进行平权,从而使每一个人都享有政治共同体的权利,又要担负共同的义务,从而政治层面实现群体的平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制度很容易成为暴民政治。现代民主是作为自由目标的政治制度而存在的,它通过民主的制度力量实现每一个人在资本面前的平等,从而把资本从对权力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民主更多的是为资本家服务的,是为精英阶层的统治而形成的一系列政治操作程序。
成熟民主国家的制度生成过程揭示了民主的历史性,一旦离开这种具体的历史环境谈论抽象的民主制度建构,也就难以把握民主政治的核心以及变迁的特点。早期希腊罗马民主是在城邦范围内实现的,这种古典民主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并不适应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逐渐趋于没落,现代民主则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思想启蒙重构了民主的人文内涵,资本生产的扩张造就了民主的制度基础,英国的光荣革命在民主制度的演变中得到巩固,法国的革命者几经反复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美国的宪政民主也在不断的扩张和诠释民主权利的进程中得到完善。各个成熟政体的选择并不会因为民主的建立而得到政局的稳定,反而是在政局稳定的过程中完善民主机制,使民主制度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民主的实现也由简单的投票发展到选举制、政党竞争制度、议会制度以及司法保障民主权利,民主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扩展,民主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和精巧。
从理性主义出发所建立的民主制度,追求确定性和技术的目标,从而把民主演变成为一种政治秩序。一方面,建立一整套的民主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总纲、方面法为枝节,使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民主法治的轨迹,成为人人都要遵守的文明规则。另一方面,不断的把民主活动程序化,用民主技术代替民主活动,以民主的形式取代民主的目标,导致民主精神的空洞化,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民主的功能从理想目标到现实目的的转化,表明了民主必须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制度或者说政治方式才能存在,故而民主制度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技术化的组织方式,一切民主活动都成为概率趋于稳定化的运动,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是金钱或者说资本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在这种根本力量难以变动的情况下,当政者不得不设计出表面的变革形式,也就是民主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并且越来越成为民主的代言的根本所在。这种政治技术的高度复杂和政治人物的变化,取代了政治制度的变革,使政治共同体得到基本的社会稳定,而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一步一步的做出改变。
中国政治体制在近代就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在建国以后,更是以人民民主的实现作为政治的唯一标准,然而过度失序的民主实验终究不能在中国传统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反而造成了广泛的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就纳入了中国改革的日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扩展,本土化成为区别于外来民主输入的有效路径,基层民主、乡村民主、协商民主相继出现并成为中国本土民主政治的主流,这种根植于中国现实的民主机制,既没有高深民主理论的指导,也没有专门政治精英的广泛参与,然而民主生活实践的广泛开展,却带动了民主精神的全面理解,民众逐渐了解民主并不能脱离生活,民主政体的发展仍然受到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中国需要的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民主机制,而不是照搬成熟民主国家的制度。
无论何种政治制度都有其运行的成本,包括制度成本、物质成本、执行成本等等方面的内容。民主制度也不例外,民主的成本可以从多方面考虑,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现代国家,建立现代制度需要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变革,更使难度大为增加。社会文明愈发达,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就愈增加,政治操作的复杂程度就愈提高,对民主政治的要求也就更加广泛。
中国民主的发展是遵循建构主义的模式还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结果已经十分明朗。建构主义民主范式所推崇的固定的民主范式已经成为政治教条,它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运用理性认识工具改造社会,往往造成理想社会模式的水土不服,伊拉克、阿富汗、台湾的混乱政局就是这种范式建构的具体表现,要在这些地区建立稳定的民主政体需要相当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中国民主的发展当然要避免这种混乱的民主方式,在实践中生成中国的民主机制成为最优的选择,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公共权力与市场的关系,民主制度能够完善法治体系,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发挥应有的效用,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推进,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问题在于,中国建构主义民主进程为什么难以为继,而只能依赖于具体的民主实践呢?或者说中国民主为什么难以复制成熟民主国家的先进制度,而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改革完善原有的民主体制呢?对中国民主范式的考察显示,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环境造就了现实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地区发展的参差不齐,仍然是民主多样化和本土化所必须面临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需要服务于当代,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的发展难以脱离中国政治的实际,以民主机制解决当代政治社会问题才是中国民主生成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