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满人国家认同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认同是个体或族群对自身国家属性的认识,受外在环境影响。满人的国家认同问题在清朝一直存在,明清之交与清末表现尤为明显,并呈现出较强的不一致性。前清统治者在夺取明政权过程中,用“天下”观念阐释“汤武革命”思想,以建构政权合法性。该认识即含有“中国”认同,也含有传统的王朝国家认同。清朝制度化的“首崇满洲”差别政策造成“满汉畛域”。化除“满汉畛域”讨论与满人国家认同问题有紧密联系,使有清一代满汉话题极为敏感。清末,“普遍王权”崩溃,王朝国家认同难以为继,化除“满汉畛域”讨论成为新国家认同的集中论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光复”和“国民”观念弥漫舆论界,两观念饱含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的诉求,直指满汉分立的族群政策,甚至否定满人的“中国性”,亦是化除“满汉畛域”讨论的一种形式。清廷1907年公开求策以化满汉,使化除“满汉畛域”讨论达到高潮。满人是重要参与者,集中体现出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国家认同思想。清末满人国家认同与同时期汉人和其他少数族群的国家认同有一致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清廷和满人官僚重视“国民”话语,他们弱化时论中具有公民权诉求并对“国家”存在制约关系的“国民”,强调“国”,弱化“民”,意图消弭排满革命压力,强化爱满清政权的爱国主义。满人官僚化除畛域的主张多为技术层面,对满汉分缺、撤旗、满汉习俗改革均提出自身建议,强调满汉一致,共为“国民”。同时,也有满人官僚强调满人应保持自身族群特性,体现出对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多样理解。满人官僚认为强国亦可消弭排满革命思潮,意图以强大的统一国家重构国家认同。满人新知识群体国家认同思想受汉人立宪派影响明显,但并非照单全收。满人“职绅”群体和满人留学生群体均认同君主立宪国家。满人“职绅”意图通过化除“满汉畛域”完成国家整合,使国家成为一个疆界明确,内地边疆管理一致,国内语言风俗画一的共同体。满人留学生群体强力驳斥汉人革命派的“排满”主张,也不完全同于汉人立宪派和清廷的国家建构论述,他们认为各族同源,满汉问题是政治问题非种族问题,主张撤销八旗,统合各族建立大国民国家。其中有些是对其他派别的借鉴和吸收,有些是对其他派别观点的有益补充。建立民族国家是在晚清政学两界的普遍追求,汉族革命派、立宪派、清政府、满人知识分子和其他族群知识分子,都加入其中。满汉两族均通过化除“满汉畛域”讨论提出国家认同思想。当时各派观点并非全然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即使最为激烈的汉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夕也基本调整到排清廷不排满人的立场。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活跃和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各族成员均普遍具有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真诚关怀。清朝以“汤武革命”肇建,以辛亥革命覆亡。恰反映出王朝国家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的更擅。国家认同问题在清末复杂呈现,根本原因是旧的认同权威已不能支撑现代国家认同,各群体纷纷寻找新的认同权威以建构现代国家。清末满人化除“满汉畛域”的努力并未成功,也失去整合国家认同的机会。但他们的国家认同思想是中国从王朝国家认同到现代民族国家认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合作研究可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势互补,而跨学科合作可以为学科的发展注入全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学科的多维度发展。本文基于跨学科度指标构建了作者潜在的跨学科合作度模型。以
清水混凝土将结构与装饰功能合二为一,对混凝土工作性、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要求较高。以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工程应用为基础,对清水混凝土的选材、配合比、工作性、耐久性及外观
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大,而在于挖掘数据的意义。数据+意义=智慧。2013年的中国应避免经历一个把大数据演变为数据大的狂潮。
长期以来,“专业”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自我期许与不断努力的目标。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西方,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学校面临越来越
陈澧,是晚清时期岭南地区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思想家、文献学家,东塾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勤于学习,爱好广泛,成果丰硕,但仕途不济,只能将全部精力用以致学,耗费半生心血著述
法律规范须以道德为基础,道德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水准的提高,必然为法的制定创造有利条件,对法的实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德治”、“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才
目的:总结中毒性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护理重点为加强病情的观察,监测感染征象,预防继发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
今年是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的第一年。今年的评价结果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也是整体推进“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绩效考核的基
曾国藩幕府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逐渐形成的。当时由于清廷兵不可用,部库枯竭,只得依靠各地督练兵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幕府人数众多,共有400余人,以新旧杂糅、军政合一为特色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型。通过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和重建,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治理顺利地实现了由原有的治理模式向新民主主义的治理模式的转型,乡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