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断裂带第四纪中晚期运动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卫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之间的分界断裂。因此,中卫断裂带的运动学研究对探索其它走滑断裂带的运动学特点和青藏高原发展演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一、新生代地层及其构造变形地层是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的客观记录。通过观察分析地层的空间分布、岩相变化和构造变形等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所研究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地层岩相、接触关系和构造变形,地质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①古近纪早期香山块体处于缓慢抬升剥蚀状态,断裂活动不显著。区内普遍缺失古新统。②始新世,断裂活动和块体间的差异运动加剧。由渐新世到上新世,构造活动由强变弱,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③第四纪初期香山块体的构造隆升再次加剧。在山麓地带和中卫断裂带西端的红观观等地有洪积砾石层沉积。在卫宁盆地为河湖相沉积,厚度约600m左右。在中更新世晚期有一次构造事件,使中卫断裂带两侧的早中更新世地层发生较强的变形。④晚更新世以来,中卫断裂带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先期挤压逆冲、逆掩为主转换为晚期的左旋走滑为主;构造隆升较弱。构造演化的前3个阶段是以间歇性构造隆升为主,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为近南北向。第4个阶段是以东西向伸展为主,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为北东-北东东向。因此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二、中卫断裂带几何结构特点中卫断裂带早期活动以挤压逆断为主,形成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前展式逆掩推覆断裂带;晚期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断裂组合比较单一。晚期的左旋走滑活动继承、利用和切割了早期的逆掩断裂带。因此,早期和晚期的断裂几何结构相差甚大。早期是指上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晚期是指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中卫断裂带早期几何结构特点是:平面上呈向北东凸出的弧形,由多条断裂组成。浅层地震探测和野外地质调查都表明该断裂在剖面上呈叠瓦状构造。晚期几何结构特点是:断裂走向北西西,平面上线性延伸;断面平直,倾角陡立。断裂西端在白墩子形成拉分区,东端在石圈附近形成燕尾型或鸡爪型分叉断层。段与段之间由不同类型的阶区衔接。三、断层类型划分及其构造意义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层类型,即新生断层、继承性断层和遗弃断层。新生断层就是指:在某次构造运动中新发育的断层。具体到中卫断裂带来说,就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新发育的断层。这类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在早期的挤压逆断运动中这些断层并不存在。通过对新生断层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以下资料。①反演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②确定晚期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③估算断层的断错幅度和速率。继承性断层就是指:在早期的挤压逆掩(冲)活动中就已经存在的断层或断层段,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继续活动。继承性断层的最大优点是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①继承性断层记录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信息;②继承性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多期活动的见证;③继承性断层是研究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遗弃断层就是指:某些断层或断层段在早期构造运动中是主体断裂带的一部分,其活动习性与主体断裂带基本一致。当早期的构造运动终止之后,这些断层或断层段在后继的构造运动中不再活动,也就是说这些断层被遗弃。遗弃断层的作用就在于它保留了早期构造运动的大部或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因而通过对遗弃断层的研究可以获得早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信息。①确定早期构造运动终止的年代;②反演早期构造应力场方向;③研究断层的滑动方式,即粘滑和蠕滑。四、中卫断裂带活动性质转换的地质证据和时代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年代测定和研究分析,试图从地层构造变形、断层活动特点、擦痕、构造地貌、地球物理探测等几个方面寻找中卫断裂带活动性质曾经发生过转换的证据和确定转换的地质时代。1.断层断层的活动性质是说明中卫断裂带活动性质转换的最直接的证据。对遗弃断层的研究表明,中卫断裂带在早期表现为挤压逆掩推覆,发育一系列的逆掩推覆构造和叠瓦状断层构造。早期活动的终止时间大约在中更新世晚期。对新生断层的研究表明,中卫断裂带晚期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断层倾角陡立,断层面平直,左旋断错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左旋走滑运动开始的时间大约在晚更世早期。对继承性断层的研究表明,中卫断裂带早期逆断,晚期左旋走滑。在闫王坡,早期的三条逆断层断错早中更新世地层,终止在晚更新世地层底界面之下。晚期的三条断层断层断错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活动性质为左旋走滑。在东大沟,晚期的左旋走滑断层切割早期的挤压逆掩断层。2.断层擦痕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共测得39组擦痕数据,其中有20组是发育在新生断层上,10组发育在遗弃断层上,9组发育在继承性断层上。①在新生断层上主要发育水平、近水平擦痕;反映出中卫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运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②在遗弃断层上主要发育倾向擦痕。这些擦痕都证明早期中卫断裂带以逆掩逆冲运动为主,构造应力场方向为近南北向挤压。③在继承性断层上既发育水平擦痕,也发育倾向擦痕。反映了中卫断裂带有两期不同的运动方式,早期以挤压逆断为主,晚期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3.构造地貌沿中卫断裂带发育的一系列的冲沟扭错、洪扇积变形、河流阶地断错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断层陡坎、山前台地、局部隆升等构造地貌既反映了断裂早期的活动特点也反映了晚期的活动特点。山前台地的形成时代在中更新世晚期,约为150kaB.P.。由此推测,早期逆断活动的终止时间要早于150ka B.P.。根据河流阶地的对比表明,大约在215-124kaB.P.之间,中卫断裂带处于稳定阶段,断裂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24-100kaB.P.之间。五、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由前述研究可知,中卫断裂带活动性质在第四纪中晚期发生过一次明显的转换,即由早期的挤压逆断转换为晚期的左旋走滑。这就意味着构造应力场也应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根据地层构造变形、断面擦痕、构造节理、新生断层和遗弃断层的实测资料,用赤平投影方法反演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早期(新近纪-早中更新世)挤压构造应力场为近南北向。晚期(晚更新世-全新世)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为北东-北东东向。早、晚两期构造应力场的转换时间约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之间。六、中卫断裂带运动学基本特点中卫断裂带早期在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总体上由南向北逆掩推覆或仰冲,从而导致香山块体的隆升。晚期在北东-北东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表现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使横跨断裂的一系列冲沟水系发生左旋扭错。中卫断裂带由早期挤压逆断转换为晚期左旋走滑的过渡时期,即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是构造活动相对平稳阶段。早期挤压→转换过渡→晚期走滑的发展演化过程,不但使断裂组合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各个阶段还塑造了相应的构造地貌形态。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中卫断裂带构造运动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中卫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经历了3个构造运动阶段。第1阶段是早中更新世,这个时期在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断裂的运动方式表现为逆掩逆冲运动。第2阶段是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该时期是区域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换为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处于由挤压逆断转换为左旋走滑的过渡期,断裂活动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第3阶段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这个时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已经由早期的近南北向挤压转换为北东-北东东向挤压,断裂的运动方式也由早期逆断转换为晚期的左旋走滑。2.中卫断裂带的早期逆断运动至少在上新世晚期已经开始。根据山体-河流高差估算,这一时期香山块体抬升幅度约为544m,地壳厚度增加约4352m,抬升速率为0.18mm/a;水平推覆距离约在7540-11960m之间,地壳南北缩短速率或逆掩速率约为2.51-3.99mm/a。根据黄河阶地在黑山峡河段的抬升高度,获得的1560kaB.P.以来平均抬升速率为0.19mm/a。早期中卫断裂带逆断运动占据主导,较大幅度的逆掩推覆导致了地壳增厚和香山块体抬升。逆断运动过程是间歇式的,故此形成了多级河流阶。3.中卫断裂带晚期左旋走滑运动大致起始于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在断裂中东段(孟家湾-红谷梁)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大约在150kaB.P.左右,在西端的营盘水至红观观一带大约在120-100kaB.P.之间。根据山前台地估算的走滑断错量约在274-794m之间,走滑速率约在2.28-5.29mm/a之间;垂向断错量约为48.3-97.5m,断错速率为0.37-0.75mm/a。根据沿中卫断裂带的局部隆起估算水平断错量为396-656m,走滑速率为3.05-5.47mm/a。根据冲沟水系、地层以及不整合地质界面的左旋扭错求得中卫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在1.08-3.9mm/a之间。4.中卫断裂带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伴随产生了相应的拉分阶区和挤压阶区。断裂南北两盘相对左旋走滑运动导致了块体运动的前端挤压隆起,后端拉张沉陷。七、主要认识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室内研究分析、地质年代测定,再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中卫断裂带在晚新生代,尤其是第四纪中晚期的运动学研究获得如下几点认识:1.地质构造演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近纪的始新世开始,到新近纪的上新世。这个阶段各个时代的地层之间以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为主,沉积环境由最初山麓冲洪积相过渡到后来的河湖相。构造运动由初期的强烈隆升演变为后期的剥蚀夷平。第二阶段从早更新世初期到中更新世晚期。这一阶段的下更新统与中更新统之间为整合接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早更新世地层以山麓冲洪积相为主;中更新世地层以风积黄土及冲洪积相为主。这一时期的地层构造变形较强,如在花豹湾等地发育由早、中更新世地层构成的宽缓褶皱。第三阶段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上更新统与全新统主要为整合接触;局部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以风积黄土为主,其次是冲洪积、坡积砂砾石层。这一阶段的地层构造变形轻微。2.两个重要地质界面研究区内发育两个重要的角度不整合地质界面。第1个地质界面在上新世晚期与早更新世初期之间。第2个地质界面发育在中更新世晚期与晚更新世早期之间。3.断裂运动方式的两个时期根据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和断裂的活动性质,中卫断裂带的运动方式分为两个时期。第1个时期为新近纪-中更新世。这一时期,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为近南北向。中卫断裂带以挤压逆断活动为主,形成叠瓦状断层、逆掩推覆褶皱断裂带、逆掩逆冲断层;断层面上发育多期倾向和斜向擦痕;地貌上发育飞来峰构造。这一时期也是香山块体抬升的主要时期。第2个时期为晚更新世-全新世。这一时期的挤压构造应力场方向为北东-北东东向。中卫断裂带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层面走向平直、倾角陡立;断层面上发育水平或近水平擦痕;断层段与段之间形成挤压阶区或拉分阶区。在断裂运动的南、北两盘,前端挤压隆升,后端拉张正断。地貌上,横跨断层的冲沟水系被左旋扭错。这一时期是中卫断裂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早期曾经活动过的断层,有的继续活动,成为继承性断层;有的不再活动,变成遗弃断层;同时还发育了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新生断层。4.一个转换过渡期从早期构造应力场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断裂逆断推覆,到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北东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断裂左旋走滑,这中间存在一个转换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时间约为200-100kaB.P.。
其他文献
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两次“产品责任保险危机”,产品责任法也因此被攻击了20多年。在制造商和保险商利益集团的积极推动之下,美国掀起了一场产品责任改革运动,历时也已20
就历史环境中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如何做到与历史环境协调并同时拥有自身个性进行分析归纳,并在统一和对比两种美学策略下,以实例分析其造型设计的手法。
本文观察了过量蛋氨酸对大鼠大脑大脑额叶、颞叶和下丘脑等脑区以及大鼠肝细胞L-[^35S]Met掺入的变化。实验分三组,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0.2%DL -蛋氨酸为适量蛋氨酸组,基础饲料添加
在每一个时代绘画似乎都在找一个有理有据顺应当下的方向,不然艺术仿佛就没有了生命与活力。自1989年世界格局变化后,当代艺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眼中。何为当代?艺术该何去何从?
通过建立大鼠缺锌模型,观察缺锌及补锌对游泳大鼠血清、肝脏锌含量和五种含锌金属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血浆锌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是评价机体锌缺乏的灵敏指标;(2)血浆AKPI活性同时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GAS5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胃腺癌(gastricadenocarcin
文章将发散性思维训练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对"空间感培养"为例进行思维训练方式的论述。根据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发散性思维培养方式与"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建设和基础施工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施工中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确保地基和基础施工的质量是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在
原颖上县土产公司有干部职工100余人,由于诸多因素,累计亏损257万多元,造成银行停止贷款,正常业务关系中断,职工7个多月未发工资。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颖上县供销社党组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用无功补偿方式的优缺点,结合采油八厂地区高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现状,找出高压无功补偿装置不能有效运行的原因,并提出了采油八厂高压无功补偿方式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