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农村生态变迁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传统农业大国,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抗战期间,日军为了满足其军需民用,大面积掠夺土地资源,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山西战时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领导、指挥华北抗战的“中枢神经”,地势险要,雁门关以南娘子关以西系多山地带,居高临下,直接威胁日军平津地区的军事重地,故为日军侵华必争之战略要地,损失惨重。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档案、报刊资料等,对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作了不完全统计,并分析了其对农村生态的影响。 文章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回顾了史学界对日军战争罪行的研究,并指出本文写作的学术意义。 正文则从三个不同方面对战时山西土地损失作了量化统计与分析,即日军修筑一系列军事工程(如封锁沟、墙、碉堡、据点、公路网等)所侵占之土地,日军强迫百姓废弃麦田改种罂粟、棉花等所损失之土地,因日军掠夺及破坏所造成抛荒之土地。由此分析了土地损失造成的恶劣影响,使农业生态系统失衡,农民生存环境恶化,出现大量无衣无食的难民,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灾荒发生频繁,农村经济濒临崩溃,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最后,结语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针对中美青少年版权意识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版权意识弱于美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制度、激励、价格和市场多个方面,提高版权意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本文以研究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私营经济思想为主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切实贯彻关于大力调整中国的所有制结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张佩纶的思想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第一部分论述张佩纶的生平及思想发展趋势,阐明他由清流派向洋务派转化的过程;第二部分论述张佩纶的经世与清流思想;第
解读历史有不同的视角,本文力图用一个新的角度,将抗战胜利前后的这段中国历史置于“政治合法性”语境下来审视。文章除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这个属于西方话语
作物学实验中心根据农业高等院校的特点和农科专业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研究和改革,形成了“三层次、三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体系
在论述软件产品责任立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软件产品责任的概念、性质,并阐述了如何界定软件产品责任中的“产品”。更多还原
认为信息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应该以工业化为目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使之完成从外延为主的扩大再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对三维图象的生成及显示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人的眼睛对的细节反应随蹁的变化而不同,基于此特性,我们设立一模型。该模型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复杂度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对行为人侵犯的权利和违反的义务,对合同标的履行态度,签订和履行合同时的资格以及行为人主观目的的比较来界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