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gmuir探针的真空电弧弧后微观特性诊断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灭弧室以其环保和免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配网设备,真空电弧弧后微观特性是表征真空灭弧室开断性能的重要参量。当弧后残余等离子体不能及时扩散至间隙外时,就存在重击穿的风险,导致真空灭弧室开断短路电流失败。现有工作对真空电弧弧后微观特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激光诱导荧光等光学诊断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存在操作繁琐和成本高昂等问题。相较于光学诊断,Langmuir探针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理论模型相对简单等特点。然而弧后残余等离子体属于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传统的Langmuir探针诊断方法并不适用,本文旨在研究使用工作在电子饱和区的Langmuir探针对真空电弧的弧后微观特性进行诊断,设计一套弧后微观特性诊断系统,通过实验测量弧后残余等离子体参数,为真空灭弧室开断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真空电弧的发展过程、弧后鞘层扩展的原理以及静电探针对弧后等离子体进行诊断的方法,从探针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程序等几个方面设计了一套基于Langmuir探针的弧后微观特性诊断系统。在此基础上,基于开关测试合成回路搭建真空电弧弧后微观特性诊断实验平台,通过改变短路电流大小、触头开距大小及触头结构等实验条件,定性分析不同情况下弧后微观特性受到的影响,通过与现有的探针诊断、发射光谱诊断以及仿真建模方法进行的研究进行对比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短路电流为2-5.5 kA、触头开距为6-14 mm时,探针诊断得到弧后电子密度为1011cm-3数量级,衰减时间为25μs,弧后电子密度会随短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触头开距的增大而减小,这与电弧理论基本一致。在电流为5 k A,触头开距为10 mm时使用纵磁触头的真空灭弧室相比于使用横磁触头在电流零点时的电子密度更小,且残余等离子体扩散速度更快;使用纵磁-横磁搭配组合的双断口真空开关在弧后等离子体扩散的效果上优于其他组合。短路电流为5 k A、触头间距为18 mm时,电流过零点的残余等离子体主要集中在上下电极中央,在该位置径向距离每增加1 mm,电子密度减小4×10~9 cm-3,即电子密度与径向距离呈线性相关;随着介质的恢复,残余等离子体从间隙中逐渐向外扩散,电流过零后9μs时,残余等离子体主要集中在阴极附近,此时阴极处的电子密度远高于阳极。
其他文献
在电力系统中,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具有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等重要的作用。绝缘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经风吹日晒比较容易出现破损或者缺失,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要对绝缘子进行定期巡检。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较低,已经逐步地被无人机巡检所替代。在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对巡检图像中绝缘子缺陷进行精确检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无人机巡检图像中的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深
学位
学位
当前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快,但医疗信息系统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医疗数据隐私泄露,难以共享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数据高效共享,对于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医疗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医疗数据共享区块链模型。区块链作为新出现的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不可篡改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医疗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数据壁垒、黑客攻击等问题
学位
学位
COMET(COherent Muon to Electron Transition)实验是高能物理领域通过μ-e转换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实验。COMET实验分为两期进行,一期实验测量束流本底,并在单事例精度为3×10-15下寻找μ-e转换。COMET实验的设计和优化需要用到大量的模拟数据,但使用蒙特卡洛全模拟方法进行模拟耗时巨大,为了增大模拟数据统计量,需要对模拟数据进行重采样(resamp
学位
食物贮藏是鼠类的重要行为之一,根据食物贮藏点在空间上的分布,鼠类的贮食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分散贮藏(Scatter-hoarding)和集中贮藏(Larder-hoarding)。分散贮藏是指贮食者在相对较大的空间里建立许多小的贮藏点,贮藏大量的食物,而集中贮藏是指贮食者在一个或几个集中的位点贮藏大量的食物。对贮藏食物的记忆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只有贮食者对自己的食物贮藏点比较熟悉,才能在找回已贮藏食物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的宏观体积变化与温度保持统一,即热膨胀-冷收缩。但也有部分物体呈现出异常的现象-宏观体积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截然相反,即热收缩-冷膨胀,Zr W2O8是这类异常物质的代表。负热膨胀材料Zr W2O8的出现,刷新了材料仅具有热胀冷缩的传统观念,至此之后新型的负热膨胀材料就不断涌现,形成了若干材料体系。这些负热膨胀材料为解决热应力和热变形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相变、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