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钌-电子受体三元体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PSⅡ的功能模拟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系统Ⅱ的重要特征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引起电荷分离,锰簇放氧中心和酪氨酸等分别扮演电子给体和受体的角色,引发水的分解放氧。根据这个特点,本文以多吡啶钌(Ⅱ)配合物为光敏剂,与电子受体和锰氧化分解水催化剂连接,形成光系统Ⅱ的功能模拟化合物。 本文在邻菲咯啉、三联吡啶配体上引入各种修饰基团,得到了2-对甲基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TIP)、二氮杂芴酮缩联苯二胺(AFP)和桥联配体4-(4-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缩 5-氨基邻菲咯啉(TCPA)三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配体。并以PSII的化学模拟为目的,合成了一个新的多吡啶钌-双核锰-电子受体组成的三元体系配合物{[(nphen)2RuⅡ(μ-TCAP)]2Mn2Ⅲ,Ⅳ(μ-O)2(H2O)2}(NO3)7(Mn2),和作为对比物的无电子受体的两个多钌-锰二元体系的新的金属配合物{[(phen)2RuⅡ(μ-TCAP)]2Mn2Ⅲ,Ⅳ(μ-O)2(H2O)2}(NO3)7 (Mn1)和{[(TTP) RuⅡ(μ-CTPN)]2Mn2Ⅲ,Ⅳ(μ-O)2(H2O)2}(NO3)7(Mn3),及三个未见报道的钌多吡啶配合物:[(nphen)2Ru(TCAP)](NO3)2(Ru2),[(phen)2Ru(TCAP)](NO3)2(Ru1)和[(TTP)Ru(CTPN)](NO3)2(Ru3),(phen=1,10-邻菲咯啉,n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TTP=4-甲基苯-2,2:6,2"-三联吡啶,TCAP=4-(4-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缩5-氨基邻菲咯啉,CTPN=4-(4-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缩4-(4-氨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并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元素分析、电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电化学方法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 本文对以上配合物进行了闪光光解和分解水放氧等与光系统Ⅱ功能模拟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具有催化水分解放氧的性能,且放氧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Mn3)>v(Mn2)>v(Mn1)。光诱导Ru2、Mn2的电子转移速率要明显的快于Ru1、Mn1的,Mn系列的电子转移速率又大于Ru系列的电子转移速率,原因是结构中引入电子给体和受体使得体系结构更接近PSⅡ的结构。
其他文献
‘Violet Peafowl’、‘Starry Diamond’、‘Rainbow in May’和‘Bright Vitas’是从粗根鸢尾(Iris tigridia)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株高12~14 cm,花色分别为紫、蓝
  本文就投喂水平(饱食水平的20%,40%,60%,80%和100%)对芙蓉鲤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为期4周的试验.芙蓉鲤鲫初始体重约15g,在30.8±2.5℃水温下,投喂商品饲料(28%蛋白),每天2次.试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初始体质量为(3.01±0.02)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饲料利用率、抗应激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1、2、3、4和5次/d(F1,F2,F3,F4和F5
会议
  香精诱鱼剂主要通过对鱼类的视觉、嗅觉及味觉进行刺激,以达到诱鱼、集鱼的效果,从而提高钓鱼效率,在钓鱼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着重探究一种新型的诱鱼剂—
会议
说好的是真皮,到手的却是假皮;说好的是正品,到手的却是仿品;说好的几天就到,可左等右等,它就是不来……在这个大家都热衷于网购的时代,网购中的种种乱象却让人闹心。在诚信
  为了确定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的最适投喂量,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3.74±0.09 g的团头鲂幼鱼8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分别对应投喂2%,3
  以初始体重(104.19±8.86)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姜黄素水平(0 mg/kg、100 mg/kg、150 mg/kg、3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大黄鱼进行45
  渔用投饲机采用定时的方法投喂,无法掌握定时区间内的投饲量。介绍一种投饲机的计重投喂系统,其特点是能快速的对投饲机进行实时称重,计算投喂的饲料量,达到要求时投饲机停止
分子二维结构信息的处理是化学信息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以工程化学数据库(ECDB)为依托,对分子二维结构信息的存储、检索和图形的绘制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分子结构
本论文对重组蛋白TATm-survivin(T34A)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首次获得了高度可溶及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表达载体,锌离子以及诱导温度对目标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均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