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构建—对《骨》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美国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绝不等同于这两种其中任何一种。后殖民主义学者霍米·巴巴深知少数族裔的身份困境和焦虑。他的“文化差异”、“协商”、“第三空间”、“混杂”和“文化翻译”理论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华裔美国人的身份构建提供了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对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解读。旨在通过创造一个霍米·巴巴式的第三空间来颠覆华裔美国人的滞定形象,消解文化的二元对立,化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从而构建华裔美国人的新身份和新社区形象。通过追溯华裔历史,本文颠覆了强加在华人身上的滞定形象,从而展示了真实的华人形象。华人自从踏上美国大陆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在文化和空间的间隙中构建自己的特殊身份。霍米·巴巴的理论为他们提过了一种混杂身份模式,既可以不用否认中国文化的根源也不用不认可他们的少数族裔身份。另外巴巴的理论还为两代人消除矛盾与隔阂开启了一个协商的空间。最后,本文尝试研究华裔美国人新社区的特点,并得出结论:《骨》中所描写的华裔美国人社区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空间,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通过运用霍米·巴巴的理论解析《骨》,本文将为全球化背景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研究开拓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因特网向宽带、高速、广域、多媒体方向迅速发展及其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为社区民众提供一个打破时空限制的,基于网络的公共学习环境成为可能。社区网络学习室,是以现代
婚姻、家庭是作为社会的人与他人产生社会关系最直接最初始的形式。在爱情的基础上缔结婚姻、成立家庭、繁衍后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永恒方式。青年,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
本文选取汉墓中出土的建筑明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墓葬属性和表现形式的考察,主张将建筑明器看作观念的建筑和表现建筑的艺术形象。本文首先从建筑明器与墓葬的关系出发,通
兴于清嘉道年间的全形拓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它以墨拓为主,结合绘稿、剪纸等技术,运用透视、墨色浓淡变化,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器物形体。目前大部分研究,以全形拓技法介绍
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毒疫苗只能预防特异的某些病毒却不能适应病毒不断变异,而且针对呼吸道病毒的西药既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又容易诱
<正> 临床上无法治疗的神经性耳聋和经过治疗但无效的传导性耳聋患者都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大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症状是,听得到说话的声音,但分辨不出说话的内容,看电视只
本文针对8度区高度超200m的某建筑结构,通过大量计算分析及提出的四项评判准则得出了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是较合适结构方案的结论;分析表明多筒结构能有效缓解剪力滞效应,从而
某3层框架结构工业厂房,因使用功能改变,要求加层改造为6层框架结构的学生公寓。对结构直接进行加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部分框架柱轴压比超限,部分框架梁配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不平衡数据分类是机器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传统分类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的少数类识别率过低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改进AdaBoost分类算法。算法首先进
<正>结缔组织病(CTD)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大类疾病,其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系统性硬化症(SSc)、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