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场景下的微基站接入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xk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基站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接入技术。随着3G、4G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网络宽带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用户选择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网络。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热点小区用户的通信质量,减轻宏蜂窝(Macrocell)的负载压力,多种微基站应运而生。典型的微基站包括Wi-Fi、飞蜂窝(Femtocell)、微蜂窝(MicroCell)等。面对有限基站资源的分配、促发移动数据通信瓶颈等问题,负载均衡成为了无线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基站间的协作、用户的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等待着研究者去挑战。本文针对负载均衡问题,设计实现了移动场景下的微基站接入算法。微基站接入算法是一种基于拍卖算法的分布式基站接入算法,用户以其对各个基站的依赖度为竞拍价向基站竞拍,而各个基站选取出价最高的用户赋予接入权,以此方式实现微基站资源的负载均衡。我们对比了移动场景下的微基站接入算法与College、RAT-game等经典算法的性能。实验表明,我们的算法其公平性指数(Jain’ s fairness index)达到0.83以上,用户丢失率达到12%以下。此外我们还提出了通过信道状态信息数据判断用户移动状态的方法,实现了通过非传感器方法感知用户移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达到96.6%的平均准确率。我们将用户动静状态信息应用到微基站接入算法的接入过程,使得算法执行时间缩短至原算法所需时间的65%以下。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一、我们在微基站接入算法的基础上,依据移动场景下的特点和面临的新用户或切换基站用户引起的链式影响等问题提出了打折算法,使得微基站接入算法可以适应于移动场景,缩短了链式影响的影响链长度,保证了算法在移动场景下的用户服务质量(QoS),使得用户与基站的连接趋于稳定而不会频繁切换。二、我们针对移动场景下的基站定价问题,提出了基站重定价算法。由于微基站接入算法的特征,基站报价会在用户的不断拍卖中逐步提高。这导致移动场景中,非高峰时期的微基站定价失去调节作用。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价格还原策略,使得微基站价格既能反映实时的微基站资源需求情况,又能在合理的时间回调至较低的水平。这个方法保证了微基站接入算法在移动场景中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三、我们针对移动场景的需要,提出了利用微基站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做降噪处理,以此数据配合逻辑回归算法来识别用户动静状态。这种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传感器等方法对用户设备的依赖,减少了控制信息对可用带宽的占用,并能快速及时地反映用户的移动状态。
其他文献
影响图作为一种决策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的有效工具正被广泛应用。当使用影响图作为某一决策问题描述和求解的模型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即是针对该决策问题的影响图构建。通过计算
移动Agen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软件技术,是Agent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Internet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在全面分析移动Agent技术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
针对日趋复杂的软件需求的挑战,软件业界发展出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模式,而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的主要成果,使用UML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开放、动态、多变的Internet环境要求运行其上的软件不仅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而且能通过一定的适应性来提供和保持相应的质量指标。 一方面,软件体系结构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
J2EE应用服务器作为一类新型的中间件,为构件提供运行支撑环境,包括一组管理构件共性功能的公共服务。安全服务是目前主流J2EE应用服务器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J2EE现有的认
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和设计数字化气田安全信息实时无线监控系统的必要性,继而在分析相关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我参与了数字化气田安全信息实时无线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包括
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是一项难度较大,而应用很广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工程等多门学科,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还受到了工业界的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入侵攻击事件的增多,网络安全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对入侵行为能够主动检测与防御。近年来入侵检测的研
矿产资源是一种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70%以上是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等矿产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生活水平
本研究主要面向印前的素材处理领域,随着数据的一次整理多次使用的市场需求增长,对于印前素材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多刊滚动出版。这些应用领域两个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