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模式影响着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诉讼模式能使诉讼主体积极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充分发挥民事诉讼功能,促进诉讼目的的实现;反之,则会阻碍诉讼目的的实现。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证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多元化目的,这需要相应的诉讼模式来加以实现。现行的“调审合一”诉讼模式,导致了审判和调解的冲突,引起了调解功能的扩张和审判功能的萎缩,必然产生出“调解型”审判模式,这有悖于诉讼法“程序正义”之立法目标,必将模糊审判和调解的界限;造成法官兼具调解者和审判者的角色冲突,难保其司法的中立和被动,法官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强制调解,必然导致司法的正当性缺失。因此,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的呼声。但是如何进行改革却成为了大家激烈争论的问题。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调审合一”改良论、“取消调解,完善和解”论和“调审分离,另设和解”论三种。本文认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在制度上实现“调审分离”,目标是纯化调解和审判方式,建构合理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个人权利保障意识的逐渐增强、传统的法律思想文化的延续等因素,使得建立我国“调审分离”诉讼模式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因此本文主张在我国确立“调审分离”模式下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使诉讼和非诉讼方式形成良性互动,并按各自的特点、规律、程序和方式运行。本文的研究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为对象,以改革当前我国“调审合一”诉讼模式为重点,以确立“调审分离”模式下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为目标。全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在批评其弊端:第二部分对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进行了相关考察,以资下文进行制度设计时借鉴;第三部分先分析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立法建议的提出作铺垫,然后提出了在我国确立调审分离模式下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的较为具体可行的立法建议,最后设想了新制度的确立可能产生的司法问题及应对办法。
其他文献
土壤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作物生长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施磷肥后,至少有700%~90%的磷在土壤中转化为难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磷效率存
举证时限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落实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审限制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诉讼效率、效益和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举证时限问题上,
<正>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枝奇葩。唐代以后,许多文人学者对它作过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探析和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掩盖了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随着体制改革的强化,在宏观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方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给予西沙必利(治疗组)和胃复安(对照组)对照治疗。结果:用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组总有效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对“近代诸公”的诗提了三条缺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
何廉臣(1861-1929)系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何廉臣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随之涌进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使得处在信息时代的企业要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要想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胜出,就必
长期以来,事实婚姻在我国城乡,尤其是农村以及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存在并有不断上升、蔓延之趋势。法律上的“消灭”并不能改变它的客观存在性,对此问题,国家立法的态
票据,作为一种与商品交易紧密相联的支付手段与信用手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发展的。票据产生后,在加快商品交换速度及推进规模化交易方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