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香栽培对香稻香气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增香栽培技术对华南地区香稻香气含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探明增香栽培模式下香稻高产和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香气形成特性,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美香占2号、中香1号、饶平香为材料进行了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香稻增香栽培技术与香稻常规栽培技术(对照)2个处理,测定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生物学指标、糙米香气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期为香稻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有效穗数、群体总颖花量、结实率和收获产量,但对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  (2)增香栽培提高了香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剑叶)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群体光合势。  (3)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糙米和精米的香气含量,这与增香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了齐穗后剑叶和籽粒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有关。  (5)增香栽培提高了香稻齐穗后剑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提高香稻齐穗后抗旱性和促进香稻香气的积累。  (6)增香栽培对不同香稻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影响较小。  (7)增香栽培显著降低了除了中香1号之外的香稻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且早晚季的趋势相同,但对长宽比无显著影响。  (8)增香栽培对不同香稻品种的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增香栽培条件下早季香稻精米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K,而晚季与CK均无显著差异;增香对米粒胶稠度的影响有升有降,品种间表现有差异。  综上述,增香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香稻叶片和籽粒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从而显著增加其糙米2-AP的含量;同时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生育前中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生育后期的茎鞘物质转运率和群体光合能力,从而促进了香稻有效穗数、群体总颖花量、结实率和收获产量的增加,最终表现为增香栽培技术能协同提高香稻糙米和精米的2-AP含量与籽粒产量,同时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该文以目前和曾经在辽宁地区主栽的粳稻品种为试材,考察其产量性状、株型性状和品质性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产量与有关性状相关性,品质与有关性状相关性,产量性状与
当现场的线索不止一两个,如何从中理清真正有用的部分,并进行有效推理,是侦探达人们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本期案件,现场出现较多线索,关键信息就藏在其中,快去搜证吧!rn案情发
期刊
如果能穿上《潜龙谍影》《杀戮地带》里那些机械科幻风的装备,我不敢想象有多炫酷!日本造型作家池内启人就打破次元壁,将这一切带到了现实世界.rn前方高能!浓浓的机械风二次
期刊
枸杞子(Gouqizi,FructusLycii)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迄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应用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2005年版)规定,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
本文通过杂交结缕草田间肥效试验,观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和草坪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植株营养状况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1.通过观察施肥对草坪质量及生长
在寻找原材料这件事上,各界的大神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这一次,蘑菇的菌丝体为他们提供了机会.rn这些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类似某种烘焙糕点的东西,就是英国设计师Sebastian
期刊
本研究对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海南苏铁(C.hainanensis)、元江苏铁(C.parvulus)、滇南苏铁(C.diannanensis)、单羽苏铁(C.simplicipinna)、越南篦齿苏铁(C.elonga)、刺大
大家好,我是“板栗”,正在遭遇喵生最大危机的我,必须来吐槽—波我家铲屎官,她最近老是把我的照片配上文字P成表情包用。这也就算了,最扯的是,我不过是被她骗到墙角拍了一张照,就要被她朋友圈里的人说成是“猫中影帝”(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啊!)……遇上这么“爱演”的人类,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难道她是“中央戏精学院”毕业的?人类的内心戏都是这么丰富的吗?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世界都是我的舞台  板栗
期刊
本研究以耐冷性水稻品种‘桂农占’和非耐冷性水稻品种‘粤杂763’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孕穗期和开花期两个时期中,对水稻根部进行低温(土壤温度调控为20℃±1℃)、干旱(
磷是生命的必需元素之一,在作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一套水稻DH群体两个亲本窄叶青8号(籼稻)和京系17(粳稻)为材料, 分别利用DDRT-PCR和RT-PCR技术进行缺磷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