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老传染病对健康的威胁交替发生,公共卫生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是控制、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危害的关键所在,是从源头上治理危害的基本保障。建设灵敏、高效的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成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餐饮服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成为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场所,紧紧抓住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保育这部分重点群体,以早期发现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轨迹,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重点人群健康体检数据以及医院(HIS)系统中患者就诊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以及其他有关影响人体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监测预警重点人群中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目的:加强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及托幼机构保育员的健康状况监测,探索建设适合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行业、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中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早发现、早处置的监测预警系统。方法:根据常熟市往年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我们重点以胃肠道疾病作为监测的目标疾病,在全市3家综合性医院、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监测预警系统运用监测点。该系统针对全市领取健康证的食品加工销售人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保育员等重点人群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情况,抓取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此类重点人群基础数据库、城乡各医疗机构(HIS)系统不同数据平台的信息,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识别来源,将患者因病就诊的初步诊断与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类别中的所属疾病诊断ICD编码进行比对。经过比对确认为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患者或疑似病人。然后,该预警系统按照设置的规则分别向所在地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发出预警信息,并以不同角色分配权限。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调查,针对每个病种设定较为详细的问卷内容,根据调查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系统预先建立预警规则,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分析、预警等功能。系统自动计算2 h内及时响应率,24 h内当日响应率、超过24 h不及时响应率以及响应完整性等作为评价考核指标。监测预警系统试运行以来不同月份的响应时间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不同月份的响应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本系统主要采用MVC框架和B/S架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以计算机模块设计方式,按照流程,主要包括人员数据库、自动预警、查询统计、预警管理、系统管理、首页设置等功能模块,各模块自动实现其相应的功能,系统正常操作响应时间≤5秒。2.系统共监测食品相关从业人员72566人,其中男性31172人,女性41394人,平均年龄37.59岁。系统自2017年8月1日至10月31日,收集监测记录29715条,共有430条记录符合预警规则,产生了相应的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分布在33家医疗机构。预警的疾病种类前三位的为急性胃肠炎180条、肠道感染80条、急性肠炎66条。3.经核实有129条记录为有效信息,信息有效率为30.00%。成功干预的人员中职业较多的为餐厅服务员37人,厨师(含民间厨师、集体单位厨师及学校厨师)11人,超市工作人员7人和食堂工作人员2人。另有239人因非食品行业、非本人、无法联系等原因未能有效干预。4.核实处理的430条信息响应率和完整率均是100%;系统运行三个月以来,中位响应时间为25.92h,及时响应率和当日响应率分别为46.48%、69.70%。各月份中位响应时间呈现逐月减少的趋势,各月份及时响应率呈现逐月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点人群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的标准,符合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十三五规划》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需求。该系统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中的分支建设,其选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应用结果表明,重点人群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总体运行平稳,能及时利用现有卫生信息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自动比对重点人群就诊信息,发出疾病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