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红蛋白荧光分子印迹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健康具有密切联系。对蛋白质的研究能够为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基础,也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实际生物样品中,基体组分常与蛋白质共存。因此从复杂体系中特异识别和选择性提取目标蛋白质对蛋白质研究极为重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识别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抵抗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识别,富集和分离材料,将其与荧光检测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分子印迹技术的特异识别和荧光的灵敏检测有效结合。本论文主要以牛血红蛋白为检测对象,分别基于荧光有机纳米粒子、碳点及磁性碳点为荧光源,制备了不同的牛血红蛋白荧光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性能,主要成果如下:1.以荧光有机纳米粒子为荧光源,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对牛血红蛋白具有高选择性荧光识别性能的有机纳米粒子子印迹聚合物(FONs@MIPs)用于高选择性荧光检测牛血红蛋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涂覆在荧光有机纳米粒子表面。在最佳条件下,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强度随着牛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在0.05-8.0μM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牛血红蛋白的检测限为18.7 nM。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FONs@MIPs在竞争蛋白中显示出对牛血红蛋白的高选择性识别。2.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荧光碳点为载体,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碳点表面成功制备出对牛血红蛋白具有高选择性识别性能的新型荧光印迹聚合复合材料(CDs@MIP)。采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包覆在荧光碳点表面,印迹因子为4.60。对其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性能进行详细探讨,结果表明该CDs@MIP对牛血红蛋白具有高选择性,相对于卵清蛋白、牛血清蛋白、人血清蛋白的选择因子分别为4.38、4.73、3.66。在最佳条件下,该CDs@MIP对牛血红蛋白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1-10.0μM,检测限为23.0nM。该CDs@MIP成功用于测定牛血液样品中的牛血红蛋白,回收率为99.3-104.0%。3.以磁性荧光碳点为载体,多巴胺为功能单体,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制备出对牛血红蛋白具有高选择性识别性能的新型磁性荧光印迹聚合复合材料(M-CDs@MIP)。优化了M-CDs@MIP的制备条件,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聚合物进行详细表征和分析。在最佳条件下,M-CDs@MIP对牛血红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05μM-16.0μM,检测限为17.3 nM.。该M-CDs@MIP成功用于测定牛血液样品中的牛血红蛋白,回收率为99.3-102.0%。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径颗粒饲料在自由采食和限饲条件下对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日粮分为粉料、直径为3mm的颗粒料和直径为8mm的颗粒料,饲喂方式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饲
目的探究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所在医院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7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将患
混凝土导电性能高低不仅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也可利用其作为混凝土其他性能的测量手段,因此混凝土导电性的研究与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总结了混凝土导电机理及
目的:通过银杏酮酯作用于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所致的大鼠心室重构动物模型,观察银杏酮酯的抗心室重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超负荷
在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中,电力调度系统承载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调度录音系统作为电力调度的一部分,记录了电网调度命令和故障处理的过程,为事故分析提供了依据.本文分析目前调
滑雪最早起源于生活在寒冷多雪地区人们的狩猎活动。新疆阿勒泰地区新发现的敦德布拉克彩绘岩画是我国境内目前所知最早的与滑雪有关的考古学材料。通过对文献中我国北方少数
<正>"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即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形成一个共同的议题,在语文
一、开展花式跳绳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意志品质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乃至一生能否有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
通过回顾总结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诊治近况,探讨针药结合在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建立中风后抑郁系统、完善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阐述了开发江门籍院士文献资源的意义,介绍了江门籍院士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江门籍院士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构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