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angshi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出现最早期的一类,是影响现代坐姿工作人群生活质量的特殊疾病,难以根治,极易反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工作学习的质量。基于以上前提,为了发掘出更先进优效的针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特地设计出以下临床试验。
  目的:
  本研究运用了临床科研方法、医学统计软件,采用了标准化的中医病症疗效评定以及VAS、NPQ、NDI等评定量表,建立标准严谨的临床疗效实验以探讨平衡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平衡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确定科学客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究平衡针的优劣,以及在保持平衡即时疗效的同时,延长和提升平衡针的疗效“浓度”。
  方法:
  按标准纳入的120例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平衡针组和平衡针配合普通针刺组,每组40人,排除脱落以及不合格病例后余90人,每组30人。每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评价治疗后1min,24h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1疗程后的NPQ颈痛量表评分、NDI颈椎障碍指数评分以及疗效。
  结果:
  治疗后1min平衡针组及平衡针配合普通针刺组VAS评分皆低于普通针刺组,平衡针即时效果良好,治疗24h后三组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衰减。治疗一疗程后,平衡针配合普通针刺组的NPQ以及NDI评分要低于其余两组,而平衡针组与普通针刺组相当。临床疗效方面,治疗一疗程后,平衡针组显愈共计13人,普通针刺组显愈共计12人,平衡针配合普通针刺组显愈共计24人,平衡针配合普通针刺组疗效为三组最佳,而平衡针组与普通针刺组疗效相当。
  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平衡针的即时疗效要优于普通针刺法,但远期疗效稍差,而平衡针刺配合普通针刺法,不但即时疗效良好,远期疗效亦能保证。平衡针针法特点是留针时间极短,基本不留针,只需要刺激到穴位下的神经干,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就可以出针,这一点和普通针刺的留针侯气是截然不同的。本研究大胆假设单纯平衡针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是因为针刺均有衰竭效应,而加入普通针刺作为补充,得出良好实验效果,说明要提升和维持平衡针的“针效浓度”的关键可能是需要配合留针时间长的针法,运用对局部穴位的长时间刺激,达到对被抑制之后的痛觉效应的持续压制,减少针效的衰减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水体污染日益加剧,使得以混凝、过滤、消毒为代表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氯化消毒副产物增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最为突出的就是产生具有致癌致突作用的THMs和卤代有机物,其中三氯甲烷产生量最大,尤其受到了重视.而原水中存在的各种有机物,包括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和污染性有机物,都是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根源.因此,最大可能地去除有机物,减少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就是饮用水
本试验以培育高产、优质和高抗性的苜蓿为长远目标,进行了一些苜蓿杂交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初期工作。首先以科学杂交和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种子产量为目的对7种紫花苜蓿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研究,其次是进行了紫花苜蓿杂交选育的前期工作,对亲本及F1杂交品种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一、7种亲本花形态观察试验表明,7种苜蓿花器官各部分析显示各品种花器官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
目的背景:  死亡率是反应人口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受到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医药卫生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生产力水平和治安状况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规划性指导文件均对我国的死亡率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深圳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居民健康服务
学位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能活动伤害(PhysicalActivity-RelatedInjury,PARI)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多发性PARIs的心理、行为和分子遗传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上述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有效预防控制PARI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研究多发性PARIs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初步证据。  方法:  在2017年3~4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潮汕
学位
研究目的  多重慢病日益常见,已成为挑战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问题,对其防治的研究,也成为医学创新和医疗改革的热门课题。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疾病上,鉴于多重慢病的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单一疾病的防治并不适用,因此需要针对多重慢病,制定适用的防控策略。本研究旨在了解深圳市某社区多重慢病患病现状和多重慢病模式,探讨多重慢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治疗负担的转变情况,并应用初级卫生保健评估工具(PCA
学位
目的:  基于logistic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结局为二分类变量的、阳性对照、双臂临床试验结果的亚组识别方法,并利用R软件采用Monte Carlo法对所提亚组识别方法的错判率和正确判断率进行评估,最终尝试利用亚组相关协变量建立亚组人群判别模型。  方法:  首先基于两处理组,分别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一个患者在不同处理组内的阳性概率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所建立的规则将患者分
背景与目的:  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及生物体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FOS的内暴露可导致成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推迟和妊娠时间延长。实验动物经PFOS暴露展现出其潜在的生殖毒性及内分泌干扰特性。然而很少有研究系统性地探索PFOS对于成年斑马鱼生殖行为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肝脏(HPGL)轴上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由于激素分泌具有时间节律性,不同时间点暴露
背景和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其中,环境气温的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如热浪和冷潮对死亡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往关于环境气温与死亡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低海拔地区,对低纬度高原地区的研究数据较少。另一方面,人群对环境气温及其变化的易感性不同,受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所身患疾病等因素影响。但目前较少研究关注职
目的背景: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全身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是经雌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已有约128个国家或地区的39亿人口处于登革热风险之中,每年约3.9亿人(2.8亿~5.3亿)感染发病,发病率逐年持续上升,且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万。近年来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以城区为主。输入性病例中以轻症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最具流行病学意义,
学位
背景与目的:  疟疾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巨大,特别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特殊地理位置,疟疾疫情非常严峻。耐药性疟原虫更是给疟疾流行国家与地区卫生健康事业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抗疟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耐药性相关基因突变流行情况的调查,对疟疾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①对非洲赤道几内亚地区进行恶性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