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电子地图与城市地方感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媒介技术全面植入物质生活,智能手机实时定位技术迅速普及,为人与人、人与城的即时连接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GPS定位技术与电子地图的结合,给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以电子定位地图为代表的位置媒体虽然是基于地理位置来对用户进行目的地的指引和认识,但统一固化的符码模式脱离了地方本身所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地理意义,消解了地域差别。但同时它也使地理位置得到再现、仿真和模拟,让人们有全新的感官体验,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同时也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人地关系。本研究以城市地方感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来考察电子地图使用这一行为,探讨人们在电子地图使用过程中,电子地图如何改变以人为主体的地方经验,对使用者的地方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跨越真实与虚拟的鸿沟,达到“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张力,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之中,又隐喻着媒介技术对人和城市产生了何种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电子地图的流动性和化约主义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地方,也让使用者产生“无地方”和“无地方感”的错觉,但实际上作为新型媒介的电子地图凭借强大的现实地理复刻功能和独特的定位移动功能再造地方。虽然电子地图的介入改变了地方感的传统来源,但通过媒介依然构建起了以地方依附、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为核心的地方感,这样的地方感具有多元性和外向型的特征。电子地图成为人与城市相遇的中介,开辟了相遇的新场景,同时也嵌入了人与城市之中,造就了“赛博人”和“媒介城市”,改变了人们对自我与城市的认知。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与优化我国现存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开展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CO2排放等方面的研究。使用1980--2007年期间逐年发电量、单位发电煤耗等统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我国
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打造质量网的第一环节“做事情都要有标准,管好标准是蒙牛的核心。”在王艳松看来,标准是“织网”的第一个环节,因为质量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进,只有先标准
期刊
<正>201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485.23亿册(份、盒、张),较上年降低5.43%。其中,出版图书92.44亿册(张),增长2.29%,占全部数量的19.05%;期刊2
有关“痛苦”的教育理念及剖析痛苦是深深扎根于教育场域中的一种教育观念乃至教育哲学。类似“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囊
本文借鉴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探索了创业导向对资源整合的影响,从组织学习视角来分析创业导向的作用过程。基于北京、广州和长春三地的281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
随着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规则数目的快速增长,规则匹配效率成为影响网络安全设备性能的一个瓶颈。基于密码杂凑算法的随机性、低碰撞性等良好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
阳春三月,暖意浓浓。在温和的阳光下,我们来到余干县东塘乡新村黄鳝养殖基地,见到了黄鳝养殖大户徐青娇。在一处池塘边,徐青娇正往水塘里投放鱼饲料。“投放的是什么饲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教育的价值体现。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影响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文章介绍了初中地理
在明代乡约形成制度之前的一百多年间,明代乡约经历了“鲜人问津”与“引起注意”两个阶段。此后在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乡约终于能够融入当时的乡治体系。令人遗憾的是,大
特征选择是文本分类技术中重要的处理步骤,特征词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文本分类结果的准确率。使用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如互信息(MI)、信息增益(IG)、χ2统计量(CHI)等提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