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着新媒介的产生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话语的载体从最初的声音,发展到文字,到图像,再到视频,变得丰富多彩。单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话语研究已经不能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话语分析,因此,话语分析必须向包含更多符号系统,更复杂,更全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转变。话语分析研究也进入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西方兴起。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以Hallida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中Kress和van Leeuwen借鉴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创建了对图像等视觉符号系统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模式。多模态话语分析具有跨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已影响了当今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如外语教育,传媒话语分析,文化研究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理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潜力很大。2003年李战子首次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引入中国。本文选取了美国杂志编辑协会评选的2011年度最佳杂志封面中的10篇为语料,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所选取杂志封面分别从再现意思、互动意义以及构成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重点了探讨杂志封面语篇如何生成意义。此外,本文还从10个杂志封面中选出一个典型样本,并对此样本的像和文字模态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同时分析了语境因素,从而阐述各模态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各种意义符号之间如何互动共同构建多模态语篇的意义。作为一个尝试性研究,本文试图解释视觉语法在杂志封面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丰富了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扩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增强人们对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并且对杂志编辑等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证明了视觉语法对杂志封面分析的适用性。首先,杂志封面中的再现意义可以看做是对特定事件的介绍。其次,杂志封面的互动意义是视觉语法三个元功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来实现。第三,杂志封面的构图意义是通过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对各符号系统的合理布局来实现的。第四,除了视觉语法中的三个元功能,分析杂志封面时语境因素也应该被考虑在内。最后,杂志封面是通过多种模态的结合和相关的背景知识来表达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此外,多模态话语和视觉语法的理论和研究还存许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本文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腐败问题亘古有之,历经数千年而依然泛滥。当今时代,除去少数发达国家实现了对腐败现象的有效遏制之外,其余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着极为复杂且任务艰巨的反腐局面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第四军医大学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入手,历时三年,优化医学信息资源,强化信息化教学管理,探索医学课程
网络化测图技术的实现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特点之一。介绍了网络化测图的概念,以应用新一代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平台DPGrid.SLM进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网络测图为例,描述了
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学常用的伴奏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钢琴的层次丰富、音域广、变化多等有利条件,在和声、旋律、情感等方面加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教学对象融为一体
简要介绍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现实意义,指出目前元器件替代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介绍元器件替代类型及判定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给出替代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元器件国产化替
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认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并在分析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是探测地下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的一种重要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高频电磁波勘探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过程连续、
螺杆马达是一种容积式马达,又被称为定排量马达(PositiveDisplacementMotor,简写为PDM)。螺杆马达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地质勘探、建筑管道施工和国防工程等方面的钻进作业当中
本文主要对固网业务工单开通现状、业务流程、异常工单形成原因与分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固网异常工单监控系统来有效地对异常工单进行管理,以达到保证业务开通及
基础教育以其全民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理当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几经摸索与发展,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