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寂凡译作米拉日巴传与另外两种译文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同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翻译已然成为连接各个文化之间的重要纽带,更是了解各个文化背景和价值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翻译”去汲取和反哺各个文化当中的精髓,使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在藏区广为人知的《米拉日巴大师传》,是由藏宁黑如嘎乳毕坚金在十五世纪末期根据米拉日巴大师的民间故事和道歌所撰写,米拉日巴大师一生精进修行的勇气所给予的榜样和米拉日巴道歌所彰显出的佛学思想是其能够在藏区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米拉日巴传》的汉译版有以下四种:藏学家刘立千先生和张澄基先生分别在1946年和1965年翻译的米拉日巴传,后因历史原因未能及时出版,但对于研究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文学翻译具有很大的价值。根据资料显示王沂暖先生也曾在1949年翻译了一个节译本,但因福缘尚浅未能到手。释寂凡先生在1981年翻译了米拉日巴传,其版本的缘起部分中提到“本传记还未见有藏文直译为汉文版,而又从英文转译成汉文之版本,不过其与藏文原文相差甚远”。据此来看,释寂凡先生版的米拉日巴尊者传与前两位先生版的译文有较大差别,故此将其三个不同版本(释寂凡、刘立千、张澄基)作为此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了重点研究三个版本中相同和不同之处,将用四个部分来剖析《米拉日巴传记》的全文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为两个章节,第一个章节简单介绍了在藏区流传甚广且经久不衰的《米拉日巴传》和将米拉日巴的著书传世的缘起和意义。第二个章节主要讲了作者藏宁黑如嘎乳毕坚金一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两个章节,第一个章节系统的介绍了三位汉译者(刘立千、释寂凡、张澄基)的生平以及著作。第二个章节全面地介绍了三个译本,并且从信、达雅的角度,全面剖析各个不同译文中的结构和翻译技巧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即从三种译文当中将名字(人、地)、人物语句、谚语等部分进行比较和研究,指出三种译文的译法、译句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对译文当中出现歧义的部分进行了修正。第四部分中主要论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译文的特长,尤其是在翻译一些较为晦涩的名词时三位翻译者运用的不同翻译技巧和其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两类特殊对称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一类是对称爪型矩阵加三对角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另一类是对称箭头矩阵加三对角矩阵的广义逆特征值问题.对于第一类特殊的对称矩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流通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获得学生的借阅
Proportional integral plus feedforward (PI+FF) control was proposed for identifying the pipe temperature in hot water heating greenhouse. To get satisfying cont
这篇论文报导了一有效;生产高度单音的驱散的 CdSe 量点(QD ) 的快速的方法,在哪个传统的 trioctylphosphine 氧化物(TOPO ) 是被石蜡液体代替溶剂;是的油的酸反应媒介。试验性
网络身份是在网络空间中识别特定主体的数字化表述。在网络治理中,可信网络身份是其良好实施的基础和保证。论文分析了目前的主流网络身份认证技术,针对网络可信身份在互通互认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最后提出了可信网络身份互通互认的四点建议。
This paper reports establishment ofa symplectic system and introduces a 3D sub-symplectic structure for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iezoelectric media. A complete s
随着城市粗放式的快速发展,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失衡,导致了城市内涝等问题愈发严重。近几十年,饱受洪灾困扰的城市建设者们开始期望建造出具有吸水、储水、净水功能的
<正>病例一:男性,46岁。于2008年4月12日以双眼不适、视力下降就诊。既往史:曾被诊为"虹膜炎",治疗后症状未减轻;患精神分裂症病史11年,服用氯丙嗪药物史近9年(400~500 mg/日
随着化学肥料长期施用,农田土壤肥力己经损耗殆尽,过量施氮肥导致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合理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降低氮肥施用量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在传统化工、冶金、核电等行业中,数字显示设备已经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了实现数显设备显示数据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需要在不破坏原有数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