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Sn-Ag-Cu合金镀层工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子产品或电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复杂化、轻量化、多功能、高可靠、长寿命促进了片式电子元器件(如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等)的生产和发展,促进了第四代组装技术即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出现。这种组装技术对电子元器件表面镀覆的可焊性镀层的性能要求较高,在片式元器件的生产工艺中,常使用电镀的方法获得性能良好的镀层。在电子电镀领域中传统使用的镀层为Sn-Pb可焊性镀层,而由于Pb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研究可替代Sn-Pb的锡以及锡基钎焊合金镀层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其中,Sn-Ag-Cu三元合金镀层具有与Sn-Pb镀层最接近的性能特点,如可焊性好、润湿性好、耐蚀性好等,优良的Sn-Ag-Cu三元合金镀层成为最能替代Sn-Pb的可焊性镀层。而Sn-3.0Ag-0.5Cu是Sn-Ag-Cu合金中的共晶合金,是最常用的焊料成分,因此也通常是Sn-3.0Ag-0.5Cu镀层合金的制备目标。本文通过研究镀液成分并调节工艺条件,确保能够得到性能良好的接近共晶Sn-3.0Ag-0.5Cu的镀层,并在此基础上将所得镀层的性能进行评价。镀液使用甲基磺酸盐作为主盐,通过动电位扫描实验确定硫脲,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分别为Sn2+、Ag+、Cu2+的配位剂,使得这三种金属离子的沉积电位相互靠近,达到共沉积的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主盐与配位剂比例变化时对镀层外观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确定主盐与配位剂的比例。使用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提高镀液的稳定性。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主盐、配位剂和抗坏血酸的浓度。调节pH、电镀时间、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并用电子探针分析镀层组成成分的变化,以及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镀层微观形貌的变化,从而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最终得到Sn、Ag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在92%~97%、2%~6%和0.5%~2%范围内的Sn-Ag-Cu合金镀层。采用弯折法和划格法以及观察镀层的截面确定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将镀层和镀层在不使用钎料的情况下进行了焊接,焊接结合物截面发现了IMC的产生。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Tafel曲线测试确定镀层的熔点和耐蚀性。本文所研究的镀液和工艺条件良好,实验所得接近共晶成分的Sn-Ag-Cu三元合金镀层熔点稍高于Sn-3.0Ag-0.5Cu钎料,耐蚀性好,作为可替代Sn-Pb合金的镀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微波光子技术在新一代雷达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网以及超宽带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光调制器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超宽带微波光子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数字电信号或高载频模拟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从而进行光域传输或处理。硅-有机复合光子集成技术融合了与CMOS兼容的硅光加工工艺和聚合物材料的高电光系数特性,在高性能集成微波光子系统中极具应用潜力。本论文对硅-有机复合集成电光调制
随着无线系统对大容量、高速率通信需求的提高,为开发更多有效频谱、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需求,探索具有宽频带、高定向和低成本的天线一直是无线系统的热点研究之一。其中,宽带天线可以有效缓解当前通信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问题,高定向天线可以增大无线系统的通信距离。因此,本文分别基于磁电偶极子和超表面结构设计了三种高性能的宽带定向天线,并基于模式分析对天线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指导。首先,磁电偶极子具有宽带且稳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以其可低温溶液处理、分子结构设计灵活的优势在存储器、传感器、有机集成电路等有机电子领域备受关注,而商业化OTFT制造的主要挑战是提升其电学性能及开发廉价的高效率制造方法。本文主要对OTFT器件的关键结构-有源层进行研究,以提高晶体管性能、高效率制备为目标,开展了工艺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尝试。以聚3-己基噻吩P3HT OTFT为研究对象,电喷印工艺制备有机半导体P3HT直线结构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对芯片集成度以及对电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三维封装技术发展迅速,铜作为互连材料由于低阻抗和高的导电率广泛应用于三维封装技术中,其中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是铜互连技术中实现局部和全局平坦化的常用技术手段。在互连技术中有着较高去除率和平坦化的要求,在达到要求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CMP过程中抛光参数众多,抛光环境复杂,工艺参数控制困难;新的抛光垫、抛光液在使用时特性分析困难;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广泛应用于目标跟踪和目标定位等领域。其中多基地MIMO雷达在目标定位时具有更高的目标定位精度。基于耦合张量的方法因其在多数据集融合方面特有的优势比传统方法更适用于多基地MIMO雷达的目标定位。本文将耦合张量分解算法应用于多基地MIMO雷达的目标定位,旨在更有效地利用多个接收信号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出
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在图像传感、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宽带隙半导体纳米线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下的大功率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两种结构都可实现对电场的集中与增强。但是两者的共振对电场的放大作用有限,最终光热转换效率不高。随着微纳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对合成纳米线形状、尺寸的调控以及排布已不是难事。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希望充分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产热:引入氧化锌纳米线的漏模共振对太阳
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在无线电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电磁环境日渐复杂,无线电监测技术的优化愈加迫切。作为目标定位参数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延估计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时延估计中,传统时延估计算法多聚焦于高斯噪声的研究,在同频干扰与脉冲噪声共存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衰退严重,或者多针对高斯噪声及多径环境下的问题,未消除脉冲噪声对时延估计性能的影
随着电子设备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柔性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柔性电子设备对器件弯折性能、便携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液态金属具有保持金属导电性的同时可无限变形,且具有高电导率,高热导率等特点,常温液态金属已成为柔性电子互连的选择之一。Ga和Ga基合金由于其低的熔点、无毒、不挥发等特殊的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可用作可拉伸的电线和互连,可弯折天线,柔性传感器,自愈电路和保形电极等。然而,
固体激光器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科技研发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薄管激光增益模块是固体激光器中实现高光束质量和高平均功率激光输出的关键器件。随着激光器不断向高功率和小型化方向发展,给薄管激光增益模块的机电液一体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理论分析、设计和试验等方面开展薄管激光增益模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激光传输对薄管装调、冷却、密封和供电要求,确定了薄管激光增益模块的总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