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邻里交往淡漠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建筑与规划界的普遍重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营造是解决我国当代居住社区邻里交往缺失的途径之一。传统的至上而下的规划和设计模式中,建筑师与规划师以其自身的理念与价值观作为制定与判断居住区空间形成和发展的依据,而没有使用者的出席,这阻碍了居民对于居住地进一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无法形成通过自发活动建立发生交往的社会网络。现代意义上的居民参与思想始于二十世纪初,早期主要面对早期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相关问题,后来不断扩展,在住区与住宅建设方面国外已有许多相关理论与试验项目,在我国也有了一些尝试。面对各种不同模式的居民参与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见倡导居住空间形成后的居民参与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居民参与的方式允许使用者对其生活的环境加以调整或改造,进行再设计和再建造使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营造做出自己的贡献。居住者将个人的特征在参与中融入到居住环境中去,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居民对居住空间的认同和归属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深化。在这种模式中,建筑师的任务便是在设计时为居民的参与活动留出空间。留出空间并不简单等同于设计上的空白,相反,建筑师应通过设计手段引导和启发居民进行参与活动,在参与的同时促使居住区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成熟,达到改善居住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