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裂隙间的游走——论王朔小说的语言及其文化内涵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朔的小说生成于中国现代化工程启动之际的文化裂隙间.王朔的小说因为对以往历史和价值观念的一概否定而使自己陷入了无根的状态,"历史"在他的小说中像漂移的能指不断地游走但始终居无定所,这种消解的游戏姿态使得王朔的小说不可能承担任何文学的、文化的或历史的重任.他将语言作为手段,达到解构价值和意义的终极目的.王朔在对语言的操演中,选择了口语化策略.口语化作为规范的官方语言的对立面先天性具有嘲弄和颠覆前者的功效."新京味儿"的口语与其笔下的人物所具有的"痞子精神"合而为一,成为王朔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借助这种口语化策略,王朔将官方语言所包容的一切价值和崇高踩在脚下,获得了言说意义上的胜利.王朔借助多种多样的调侃手法,将语言进行重新的配置,完全打破了语言的习惯组合,并在这种语言配置和组合中,达到对原有的价值禁忌、现存秩序和既定权威进行反讽和消解.王朔的文本在文化的裂隙间游走,实质上迎合了大众文化的嗜好,成为商业文化的先锋.当我们以文学的眼光看待王朔的时候,一方面要承认王朔的小说所具有的商业性的和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对王朔小说散发的虚无主义气息保持足够警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风景园林的设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关注重点.但是,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却欠缺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无论在建造
潘岳、陆机悼挽作品同中有异.潘岳悼挽选材范围广而且具体,陆机悼挽范围相对要泛一些,集中在东吴集团故老人物上.悼挽,以潘岳胜;伤逝,则以陆机为先.潘岳悼挽亡妻有独到之处,
本文主要是分析选择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主厂房的结构方案,科学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厂房结构计算、垃圾储存池设计以及混凝土施工和地基基础设计等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垃圾焚烧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活动之一.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他主导了建筑从选材、施工、运营、拆除等环节对资
笔者介绍了江苏南通某大型活动中心的工程概况、结构选型及基础设计等,该工程项目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通过对该工程结构设计的论述,为工程设计拓展了思路,为类似工程
三聚氰胺曾被用为牛类的非蛋白类氮源,并被非法掺入食品中从而提高其表观蛋白含量.实验利用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模型——纤毛类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研
他们是各媒体采编人员中年龄最小、工龄最短、本身更带有信息时代特色的一批人;他们思想敏锐、活跃,吃得苦,敢拼搏,正活跃在新闻采写第一线和各个新闻现场……怎样认识、理解
该文以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1968年五月风暴以后的语言实验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实践方法上主要秉承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所表明的阐释者应该实践的一种方法上
该论文中,作者以唯物主义之态度,从微观角度对之进行剖析,对太康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尽量做到拨繁去冗,还其在文学史上的本来面目及应有的地位.该论文主要从理论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