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流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污泥的聚集特性与脱氮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是指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完成氨氮及总氮去除的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较,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文献调研结果表明,不同聚集状态的污泥,其内部基质传递、微生物分布特性及活性等存在差异,可能直接影响生物脱氮效率,并因污泥聚集程度的差异影响脱氮过程中间产物的积累,加大温室气体N2O的产生。目前,关于SND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序批式(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运行模式,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都以连续流运行模式为主。因此,研究连续流SND体系中污泥聚集状态变化与脱氮性能及N2O释放特性对SND工艺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运行条件下连续流SND体系中污泥聚集体的形成特性及其脱氮性能,以及对N2O释放的影响。通过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COD/N比的调节,研究其对SND脱氮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化学抑制法,分析N2O的释放来源。同时,结合污泥聚集体状态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其与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关联。此外,对氨氮冲击条件下反应器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不同污泥聚集状态的抗氨氮负荷冲击能力。首先,分别控制HRT为14、7及4 h,结果表明,HRT为7 h时,反应体系保持良好的脱氮效果,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及SND平均效率分别为96.7%、56.0%及60.0%。此时,N2O转化率为4.5%。与序批式SND体系比较,N2O减量化程度可达到60%以上。对污泥聚集体特性的分析表明,随HRT的降低,EPS中PS含量升高,使HRT为4 h时,疏水性由41.6%(HRT=14 h)下降至32.6%,不利于污泥的聚集。三种条件下,分别形成粒径区间0.20.45 mm、0.60.9 mm及小于0.2 mm占优的污泥聚集体体系。在不同HRT条件下,对污泥聚集体氨氧化菌(AOB)活性、氨氮氧化速率(AOR)等进行分析,三种状态下,AOB活性无显著差异,但HRT为4 h时,污泥AOR仅为前两者的50%左右,表明0.2 mm以下絮状污泥的增多不利于氨氮氧化过程的发生。同时,三种条件下,N2O释放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HRT为14 h时,N2O主要来源于AOB的反硝化,其对N2O释放的贡献为异养菌反硝化的1.1倍;HRT为7 h及4 h时,N2O主要来源于异养菌反硝化,其对N2O释放的贡献分别为AOB反硝化的1.1及1.3倍。其次,调整连续流SND体系进水COD/N比值分别为9、7、5及3,结果表明,COD/N比为9和3时,反应体系内以絮状污泥为主,两种条件下PN/PS均接近0.74,低于COD/N为7时的1.03,而EPS中PN相对含量的增多可降低污泥表面负电荷,促进污泥聚集,导致COD/N比为7和5时,污泥聚集状态较优。同时COD/N比为7的条件下,在达到较优化脱氮特性(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及SND平均效率分别为98.5%、62.5%及68.7%)的同时,N2O转化率最低。另外,COD/N比为9和3时,均发生N2O释放的积累,且分别主要来源于AOB的反硝化及异养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最后,本研究考察了氨氮负荷冲击下反应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由55 mg/L瞬间提升至80及100 mg/L时,氨氮去除率由96%降至91%及75%,且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的抗氨氮负荷冲击能力具有差异性。其中,絮状污泥在氨氮进水浓度升高至80 mg/L时,氨氮氧化速率由5.8上升至22.0 mgN/(gMLSS·h),而当进一步升高至100 mg/L时,其氨氮氧化速率下降为9.0 mgN/(gMLSS·h);颗粒污泥表现出更连续、更稳定的抗冲击能力,其氨氮氧化速率由10.1持续上升至16.6 mgN/(gMLSS·h)。上述研究表明,对于连续流SND脱氮体系,通过HRT、COD/N比等工艺的调控,在获得优化状态的污泥聚集体同时,可得到较高的脱氮效率。相较于序批式SND体系,连续流SND体系N2O释放减量化程度可达60%以上。
其他文献
The extensive negative effects induced by zerogravity or microgravity where offer special environ-ment are har mful for cos monauts[1-3].The real spaceenvironme
期刊
为了提高滤波器多载波系统的设计性能,针对多载波系统的原型函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雕塑算法。通过分析原型滤波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建立原型滤波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将原型滤波器的优化设计归结为一个多变量联合求取最小值的问题,并采用提出的雕塑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以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滤波器优化设计算法作为比较对象,评估了雕塑算法在算法有效性及求解质量等方面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雕塑算法设计的滤
针对传统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MIMO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频设计的压缩反馈算法。基站通过对发送相关矩阵的平方根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mposition,EVD)得到稀疏基;根据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对供料线爬升套架两种支撑方式进行比较,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两种不同支撑点的受力情况。在两种模型条件下,对受力情况的优劣进行对比,选取了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案。
不连续伽辽金时域有限元法(discontinuous Galerkin-finite element time domain,DG-FETD)便于处理多尺度电磁问题,但是由于精细结构或高介电参数媒质的存在,考虑到稳定性条件,整体时间步长的选取会受到最小剖分尺寸的影响,导致计算效率降低。针对该问题,在传统局部时间步长(local time stepping,LT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蛙跳格式的
随着电力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电网运行的环境日益复杂,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美俄等国家出现的大停电事故也敲响了警钟.为应对此情况,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强化电网的
针对比特抽取法在产生混沌跳频序列时实时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迭代的混沌跳频序列生成算法。将分段迭代产生的混沌映射轨道实值点表示成二进制小数,采用周期多比特重叠抽取和非线性矩阵变换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改进的随机平移替代法生成宽间隔序列。仿真结果表明,在平衡性、汉明相关性、跳频间隔及抗预测能力等跳频序列性能不低于现有算法的前提下,其平均迭代次数可减少约45%,且在实时性、存储空间占用量和扩展序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