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料颗粒破碎强度隐式离散元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石料作为一种承载力高、施工使用成本较低的建筑材料在我国水利工程、公(铁)路工程、机场道路建设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堆石料颗粒在较低应力条件下即可发生破碎,对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引发危害建(构)筑物的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传统土力学研究未考虑颗粒的可破碎性,研究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现象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对颗粒破碎的研究主要关注宏观现象,对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研究不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化,试验颗粒多以球形或圆形(圆盘)为主。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隐式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亦称非光滑接触动力学(Non-smooth Contact Dynamics,简称NSCD)法,模拟堆石料颗粒的压缩破碎过程。采用多面体颗粒近似真实堆石料颗粒的不规则棱角状形状,并通过Voronoi空间划分将母颗粒离散成若干多面体子颗粒,子颗粒间通过接触面上的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简称CZM)胶结发生相互作用,胶结断裂反映颗粒的破碎过程,可避免传统DEM中常用的碎片替代法和胶结小球法的缺点。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使用巴西劈裂试验获得CZM参数,其后开展了不同粒径颗粒的一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且破碎强度大小和变异性均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2、本文还进一步模拟了不同形状颗粒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形状与加载方向均对颗粒破碎强度有显著影响。长轴方向加载破碎强度通常最低,且在相同等效粒径下,球状、椭球状、扁平状颗粒的平均破碎特征强度依次降低。3、在实际工况下,堆石料颗粒周围存在许多配位约束,本文在堆石料单颗粒压缩试验中于颗粒周围添加固定位置的约束板,发现随着颗粒周围配位约束板数量的增加,颗粒的破碎强度提高,且破坏后的延性也有一定的增强;约束板对颗粒碎片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控制作用,分割颗粒的裂纹主要集中于接触板件处,并朝着另一个接触板件的方向发展。4、为进一步分析配位的影响,本文对含有两个不同尺寸颗粒的堆石料试样进行重力固结,其后开展一维压缩试验。试验曲线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孔隙比变化较小,颗粒破碎现象不明显,孔隙比的变化主要由颗粒重排布引起;第二阶段随着压缩应力增加,试样达到屈服,孔隙比快速下降,颗粒破碎严重,孔隙比的变化主要由颗粒破碎引起。5、本文模拟不同颗粒粒径比的多颗粒试样,对其进行一维压缩,与单颗粒情况下不同,对于试样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大颗粒由于周围存在的配位颗粒更多,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大颗粒的破碎程度较小颗粒轻微,同时对不同颗粒粒径比的试样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大颗粒与小颗粒粒径之比越大,则大颗粒配位数越大,试样中大颗粒越不容易破碎。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沿海地区大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等取排水工程也随之增加,不仅如此,城市管廊等地下工程建设往往会遇到通风及检修竖井等诸多施工问题,此背景下,垂直顶升法因其工期短、对环境影响小及效益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由于垂直顶升是上覆土厚度逐渐减小的过程,施工过程的顶升力是动态变化的,顶升力的动态控制是垂直顶升法施工的关键要素,然而目前对顶升力的计算以及顶升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本文推导了
学位
报纸
报纸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一种无需额外设置梁,由柱支承楼板,荷载直接通过柱传至基础的板柱结构体系。相较于框架结构,无梁楼盖结构高度小,降低了层高,在一定建筑高度内,容纳了更多楼层;减小了吊顶空间,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此外,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极大地缩短了建造时间,建造也更加方便。然而,由于火灾、板面过载、过早拆除支承、建材质量差等原因,无梁楼盖体系板柱节点极易发生脆性冲切破坏,薄弱处出现冲切破坏后结构发生内力重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大量积聚导致土地资源的短缺,因此城市空间的集约型开发模式经常被当代城市所采用,地铁上盖建筑也随之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地铁以出行快捷、方便的优势成为大众生活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地铁列车的日常运行必然也会给其上部建筑带来相应的振动噪声问题。因此,对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层和建筑物振动响应及其减振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某在建学校和地铁工程作为背景,
学位
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有害介质的侵蚀,会产生开裂、剥落、强度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并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大量资源迅速转化成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此外,混凝土表面易被灰尘、油渍等无机或有机污渍附着,严重影响其美观及使用功能。因此,本课题将超疏水涂层构筑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研究制备了一种具有自清洁性、防水性、防冰性、防腐蚀性的超疏水混凝土,对混凝土表面的超疏水作用机理开展
学位
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作为应用浅层地热能的新型热交换载体,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等优点。本文依托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采取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建筑荷载和间歇温度共同作用下的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的传热性能和热-力学特性,为地热能源桩设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提供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间歇比对夏季工况地热能源桩的传热性能影响显著,夏季工况试桩的性能系数可达4.0以上,远高于一级能效空调的性能系
学位
在富水地层开展的基坑工程中,常伴随着渗流问题,而地下水渗流会对基坑土体的力学特性产生影响,关系着基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当前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较少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已有的渗透侵蚀研究与土体不稳定性力学特性研究中,主要进行细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宏观实际工程联系较少,且研究中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地下水渗流问题引入基坑工程中,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土单元体三
学位
传统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体系面临钢结构疲劳开裂和桥面铺装层易损两大常见病害威胁,通过将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UHTCC)铺设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形成正交异性钢-UHTCC韧性组合桥面结构体系,其凭借UHTCC的高延性和优异的抗裂性能将有望解决桥面铺装层的易损问题。针对大跨度桥梁在应用正交异性钢
学位
生物土体改良是一种创新、环保的土体加固方法,符合国家双碳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岩土工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通过引入碳酸钙(Ca CO3)来对散粒土体进行胶结加固。本研究旨在通过离散元模拟研究其模拟方法、加固效果和微观机理。该模拟采用基于接触改变的“虚拟实体”生成方式生成碳酸钙,并提出了其在离散元模型中两种样式——Ca CO3-P和Ca CO3-C。模拟中碳酸钙含量范围为0-9%,剪切波速从16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