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征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变异性、商讨性是语言顺应性的前提。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一系列语言变体中,通过商讨的方法做出选择,从而顺应交际语境,完成一次成功的会话。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语言的选择也是作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该随着语境和语言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者的需要。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等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势头不足以改变儿童文学翻译的边缘地位,而外国优秀儿童作品的翻译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文学翻译文本的读者是儿童,译者既要保持原文中的儿童童趣又要把它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翻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书中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赵元任先生巧妙利用汉语语言特点对原文进行处理,在音韵、词汇、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再现原文文体风格特点,表现出一代大师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王永年先生在他的译本中则采用比较正式的语言风格,在语言特点方面更贴近现代人的习惯,是老少皆宜的译本。 本文尝试从顺应理论的“语境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语言结构顺应(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动态顺应”三个方面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译本的语言、修辞、文体风格等方面探讨了顺应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两个不同版本的不同顺应程度。作者发现译者应该在翻译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顺应理论,动态地选择恰当的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段来顺应文化语境和语言结构,更好地实现儿童文学的娱乐和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