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机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随着人类在近百年来对地下空间扰动的增多,渗透到了绝大多数的地下工程结构,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岩石破裂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成为了核废料处置库围岩安全、高温隧洞稳定性的潜在威胁,也可作为热力剥离破岩、地热储层冷冲击改造的工具,对这种现象机理及裂纹扩展过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现象均存在机理上的共性,然而岩石类材料具有抗压不抗拉的力学特性,且每一种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现象的出现场景对应着不同的岩石尺度、几何特征及约束条件,随之衍生的裂纹扩展过程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本文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为主、物理实验分析为补充的研究手段,以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机理与裂纹扩展过程为研究主线,根据各种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现象的出现场景建立模型,从升温作用、温度冲击作用(热冲击、冷冲击)、降温作用三种热加载方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问题。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从尺度效应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升温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理。结果表明,小尺度模型在升温作用下,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模型外边界,导致裂纹萌生的同时应力得到卸载,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大尺度模型在升温作用下,最大拉应力转移至圆孔附近,导致裂纹萌生的同时内部应力无法得到卸载,这种破坏模式造成了多区域、大面积的破坏。工程尺度模型在地应力与升温的耦合作用下,仍然可能导致圆孔附近产生拉应力,影响处置库围岩稳定性并造成工程灾害。(2)从模型尺度和升温速率相互作用的角度,加强了对于升温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理本质的理解。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大也可导致拉应力最大值点由外边界转移至圆孔附近,升温速率与模型尺度的相对关系是这种转移的本质原因。另外,对于同样升温速率的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尺度,当模型尺度大于该值时,裂纹萌生位置不会再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边界效应”。而且,当两个模型的升温速率比值等于模型尺度平方的反比时,两个模型内标准化裂纹萌生位置相等,我们将其定义为“尺度-升温速率等效效应”。可借助上述两种效应,将升温作用下的工程尺度模型简化成小尺度模型。(3)从屈曲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地讨论了热冲击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理。结果表明,单裂纹模型在热冲击作用下,裂纹在表层迅速膨胀形成的高压应力区内沿着平行于模型边界的方向扩展,而裂纹上方区域膨胀屈曲,发生剪切滑移并最终剥离。预制随机裂纹模型在热冲击作用下,可将剥离模式分为单裂纹剥离与多裂纹贯通剥离两种模式。无预制裂纹模型在热冲击作用下,则需要温度梯度诱发岩石内部产生拉伸破坏单元,并贯通为裂纹作为剥离过程的触发。较大的围压有助于剥离速度的提升,而隧洞火灾对洞壁的破坏是热力剥离过程与地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冷冲击方法在地热储层制造次生裂纹的能力,对比了水与液氮对于高温岩样的冷冲击效果。结果表明,水和液氮冷冲击对620℃以上岩样表现出了优秀的造缝能力,水冷冲击可以在局部制造少量的宏观裂纹,液氮冷冲击则可以制造更加复杂的缝网。基于尺度效应以及约束条件上的差异,当岩石与冷冲击液间的温差一定时,原位冷冲击的造缝能力一定优于岩样冷冲击。液氮冷冲击在降低强度和提高渗透系数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水冷冲击,利用液氮等超低温液体的热力激励,可能在地热储层改造方面带来更好的效果。(5)从小尺度模型出发,讨论了冷冲击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理。结果表明,模型表面以及裂纹尖端的拉应力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迅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导致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裂纹饱和状态是裂纹插入导致应力转移的结果,沿着冷冲击温度传导方向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最值是裂纹分级的本质原因,最终形成彼此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分级裂纹形态。大尺度模型的主裂纹在冷冲击作用下,裂纹上下表面扩展较深的次生裂纹间彼此错开扩展,主裂纹的长度与开度也有所增加。次生裂纹形态受到围岩温度,约束条件的影响,且次生裂纹可以相互连接,帮助相邻的主裂纹贯通,表现出了区别于水力压裂的优势。(6)以川藏铁路高温隧道为背景,分析了地应力与通风降温耦合作用下的高温隧道破裂机理。结果表明,通风降温作用下,隧洞边墙层状剥离破坏面缩小,剪切破坏占比下降,发生弹射岩爆的概率降低。隧洞表面附近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最大主应力下降,是破坏面缩小以及破裂现象缓和的主要原因。在川藏铁路隧道异常高温段的开挖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开挖速度延缓隧洞围岩应力的释放速度,争取尽量多的时间对隧道围岩进行通风降温降低应力水平,并增大风速、喷洒冷水,进一步提高应力降低效果。长期通风降温作用导致隧洞附近的应力进一步降低,且隧洞附近的应力集中转移至了深部围岩,有助于隧洞的长期稳定性。
其他文献
Ti-Zr-Nb-Sn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及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材料研究者的关注,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该体系有关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电子结构特性及其热物理性能等,对进一步优化和设计新型医用合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Ti-Sn、Zr-Sn和Hf-Sn三个体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大型储能装置。作为钒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隔膜具有分隔正负极电解液的作用,同时允许特定离子通过构成电流回路。钒电
对于一个连续优化模型来说,通常它由两部分变量构成,一部分变量是参数变量,另一部分变量是决策变量.所谓一个正问题,即当参数变量已知时进而来求解最优决策变量的值.而有些实
伴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径流序列表现出非平稳性及复杂性特征。研究流域径流的非平稳性特征并开展预测,可为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论文以澄碧河平塘水文站以上流域为对象开展非平稳性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其主要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周期分析和演变趋势持续性分析方法对流域平塘水文站月径流进行非平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5a月径流中,一月、三月、六月、十月和十二月呈增加
介晶(mesocrystals,MCs)是一种由纳米晶以结晶学有序的方式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纳米超结构的新材料。介晶因其独特的分级结构而具有比单晶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比多晶更高的
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吸附、催化、分离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开发沸石分子筛绿色高效的合成路线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层状硅酸盐麦羟硅钠石为硅源转晶
随着微纳器件与系统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微纳器件逐渐从单一平面结构发展为三维结构。微纳尺度三维结构在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造技术对三维微纳器
我国生活饮用水面临着水源易受污染、二次污染等问题,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不足以完全满足居民对水质的要求。我国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差别较大,针对不同类别的水质需采用不同的深度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工艺或参数使处理效果最优化。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权威饮用水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0项常见水质指标作为后续调研和深度处理试验的研究指标。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也发展迅猛。文本匹配算法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有许多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对话系统,复述问题等。传统传统文本匹配算法主要通过人工对文本特征进行建模,模型效果很依赖人工特征的设计,并且在表述文本上会产生维度灾难问题及数据稀疏问题,严重限制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现阶段文本匹配主要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技术,借助大量的训练数
本文研究的是深部金属矿山岩爆卸压爆破控制技术研究。正如前研究证明了,矿床是加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有价值的材料。人类对矿藏的无限需求导致地下矿山的开采深度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