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个性化形成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苘山镇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形象雷同,城镇产业相近,城镇个性不鲜明,对城镇发展制约越来越明显。在对城镇特色、城镇性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城镇个性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必将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先进思路。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小城镇,它是指有一定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有相当规模工业和服务业聚集的现有的建制镇。限于时间和笔者的能力水平,本文在分析城镇个性化形成机制时,主要以创新型城镇的个性化形成机制为分析对象。 本文从国内外城镇建设和发展理论为基础,阐述和辨析了城镇特色、城镇性质、城镇职能和城镇定位等概念,指出了城镇个性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展开城镇个性化分析。城镇个性是指在城镇形成发展过程中,从一定区域内某点上的一个或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或人文要素属性特征开始,通过区域竞争等相互作用逐步强化形成的特有的城镇形象识别的内核。在城镇个性化形成中,影响要素大致有三类:基础要素,包括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推动要素,包括城镇的经济结构和城镇的主流人群;导向要素,包括城镇规划、习俗传统和城镇创新。城镇个性形成机制通过对苘山镇实证性地研究,苘山镇的个性状况可以认知为-创新型,并且从苘山镇城镇个性的集聚与吸引、选择与嬗变和固化与创新等三个方面整体加以分析。 本文在研究中取得以下结果: 1、城镇个性的定义,并归纳了其内涵和外延。 2、分析了城镇个性化形成机制的基本要素,探求出城镇个性化形成的七种机制,并给出示意图。 3、剖析了威海市苘山镇的个性化形成机制,得出苘山镇的个性化形成类型为创新型。 文章分析侧重于创新型的城镇个性分析,不同类型的城镇个性其形成机制可能有所差异。城镇个性化形成机制可以理解为:在城镇资源禀赋(包括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的基础条件下,在创新动力不断完善下,借助于规划导向的法定形式、公共管理的外在保障和传统习俗的内在约束,主流人群通过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个性化城镇形成。由于城镇个性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形成周期长,本文截取三十年的时间段,对苘山镇的个性加以识别辨析,可能不具备完全的代表意义,仍需长期监测深入研究。 本文研究的理论创新,创新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课题组综合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初步定义了城镇个性和城镇个性化,并剖析了其内涵;二是初次分析了城镇个性化的形成机制。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在对中小城镇的个性分析后,有助于城镇的个性化定位、有利于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城镇发展不偏离自己的发展轨道。个性化的城镇为自身发展提供稀缺性资源,增强发展魅力,提升发展优势。
其他文献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同时,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起步并进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扩张迅速。无论是从保护土地资源、完善土地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发展和城市土地合理配置的角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海量web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位置信息,诸如地名、电话、邮编等。基于此,local search这种基于本地的,与地理相关的搜索技术,随着web本地化的不断发展,显得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阳春三月,在第51个“学雷锋日”来临之际,我省各级团队组织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一位青少年心中。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的师生代表来到老
文字在设计运用中非常普遍,但作为其元素的一部分,本身便存在有矛盾的两方面,即“立”与"不立”,本文通过正反例证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恰当使用文字在设计之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习,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的传承;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借鉴;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与发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