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香烟燃烧形成的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TS)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由吸烟引起的诸多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已得到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证实。本论文主要的工作重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用8级安德森采样器收集香烟燃烧释放的颗粒物,对颗粒物上载带的碳(有机碳OC、元素碳EC)、25种元素、5种离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香烟颗粒物上的总碳含量在2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烟燃烧形成的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TS)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由吸烟引起的诸多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已得到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证实。本论文主要的工作重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用8级安德森采样器收集香烟燃烧释放的颗粒物,对颗粒物上载带的碳(有机碳OC、元素碳EC)、25种元素、5种离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香烟颗粒物上的总碳含量在20%-23%之间,其中OC占总碳含量的90%以上,分析的25种元素含量中排名前四的是K, S, C1, Cd,香烟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吸附法与介电泳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型氨氮去除工艺并探究了其去除机理及运行条件。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在多种天然废弃物中筛选适宜吸附材料及其最佳制备条件研究;(2)吸附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3)吸附-介电泳工艺条件与机理探究;(4)吸附-介电泳去除水中氨氮的中试放大装置设计与组装。在吸附材料筛选及制备研究中,主要得出三个重要结论:(1)通过测定氨氮去除效果,对14
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作为雾霾天气的元凶已成为日常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能源工业和工业生产排放烟气作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微细粉尘排放的在线监测对治理烟气污染及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粉尘浓度和粒径监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基于Mie散射理论和Lambert-beer定律研究并设计了面向工业微细粉尘的在线监测系统。首先阐述了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化过程,是持续的、叠加的、渐进的,它强调演化方向的正确有序,指标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起到了不断调整偏离、剖析演化模式、了解影响程度的重要作用。本文首次综合应用城市发展指数(CDI)和生态足迹(EF)指标,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市发展与资源消耗的互相作用视角,分析各直辖市1978—-2012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化情况,可以有效地衡量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
温室效应日益受到关注,减排温室气体尤其是CO2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商业上应用最广的CO2捕集方法是有机胺吸收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收速率,需要增强气液传质,而向吸收溶液中添加纳米颗粒可以解决该问题。本文在自行搭建的试验台上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实验,该实验系统主要包括温控系统、配气系统、吸收系统和采集系统,纳米流体吸收CO2的过程发生在自行设计的鼓泡装置中。通过多组实验,得到了纳米颗粒种类及固含量、吸收剂
PM2.5及PM10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及组织针对颗粒物的排放情况通过设立法律、法规加以约束,我国亦然。因此,亟需实现颗粒物排放参数的准确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在线连续测量广泛应用于颗粒粒径排放、药物输送、监测及绘制大气污染情况等诸多领域。现有的颗粒物粒径测量方法多受到粒径大小及连续测量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火电厂烟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的扩张,人类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规划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系统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生态功能、生态过程和生态结构,系统内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使得传统确定性规划方法的应用受限。因此,本文将引入优化方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有机废液的排放量也急剧上升,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万吨计的有机废液,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燃烧法因其方便、无害化处理效率高,同时还可以增设余热锅炉回收废液焚烧的烟气热量,降低处理成本,是工程上处理废液比较常用的方法。本文以某企业废液燃烧器为对象,运用商业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废液在炉内流动和燃烧过程,为燃烧器的设计与优化改造提供依据。首先根据燃烧器的结构建立
切削液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艺油(液),主要起到冷却、润滑、清洗、防锈等作用。国内机械行业绝大多数使用乳化油作为金属切削液。废切削液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矿物油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添加剂,国内外普遍采用絮凝法加生化法对其进行处理。而实践证明,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无机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处理的效果不理想、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残留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等。因此,我们考虑在处理切削废液
利用生物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该方法吸附原料来源广泛、吸附效果显著,在原料的成本及环境保护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选用农林废弃物橘子皮,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空心微珠作为吸附原料,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然后通过对含Pb2+,Cr6+的重金属废水进行吸附试验,研究所选用生物材料的吸附性能。首先将橘皮、壳聚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的存在是目前饮用水安全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隐患。目前已检测到的DBPs有700多种,其中卤代硝基甲烷(halonitromethanes, HNMs)因其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极大的潜在毒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在其形成规律方面却存在认知的盲点。本研究分别以太湖和钱塘江水源水、不同来源及结构的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和氯胺消毒方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