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电力被广泛使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合肥市近年来朝着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标迈进,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保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深入研究合肥市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合肥市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特征分析,用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其经济增长,以全社会用电量来描述合肥市电力消费,并以产业用电量和产业增加值为辅助指标来分析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描述了 2000年以来合肥市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以及2005年以来用电总量和用电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情况,对比了GDP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从总体来看,具有相同趋势性,但是用电量增长率会围绕GDP增长率上下波动,短期偏离较大,甚至出现了方向性的逆转;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也不能完全解释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分析表明,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其次,以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为出发点,结合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对合肥市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偏离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用电量增长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得出GDP增长率和单位产值用电量增长率共同决定了用电量增长率的大小;讨论了单位产值用电量对偏离现象的影响机制,指出单位产值用电量受产业结构变化因素和细分行业单位产值用电量变化因素(电耗强度变化,反映电能利用效率)的共同影响。分别使用2005至2015年和2009至2015年的数据,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只将产业结构变化作为解释变量,无法完全解释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偏离现象,在加入细分行业单位产值用电量变化作为解释变量后,模型拟合度得到提高,验证了前文中电耗强度变化同样显著影响用电量增长率偏离的结论。最后,本文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引起合肥市电力消费偏离经济增长现象的产业结构因素和电耗强度因素的变化,在前文讨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Kaya恒等式将合肥市用电量的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使用Ang B.W.提出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无残差的完全分解了合肥市产业用电总量、三次产业分别用电量以及32个产业细分行业的用电量。结果表明合肥市2008年至2015年,产业产出效应是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二产业强度效应的绝对量均为负数,即第一、二产业电耗强度的变化对于单位产值用电量的下降有积极作用,第三产业结构效应的绝对量也为负数,起到降低作用。说明第一、二产业电耗强度降低,对电能的利用效率上升,拉低了单位产值用电量;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单位产值用电量的降低。细分到具体的行业,合肥市以化学制造、非金属制造和电热行业为代表的高耗电行业,以及电气制造、通用专用及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等其他工业行业产值变化和电耗强度的变化对单位产值用电量的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可见,合肥市的用电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众多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将工业部门作为今后电力规划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走科学、和谐、绿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