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耐久性一直是混凝土材料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工程界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安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而界面问题与碱–集料反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两大因素,研究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这两大因素并找出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对从本质上解决混凝土耐久性这一难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高活性骨料沸石化珍珠岩、外掺不同比例的碱,研究了潜在碱硅酸环境下的界面过渡区的特征,总结了碱对不同水灰比、活性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影响;另外作为参比样研究了碱对不同水灰比、非活性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普通混凝土存在如下规律:在界面过渡区,随外加碱含量的增大,CH晶体的尺寸减小,AFt的数量也在减少,界面过渡区CH晶体取向指数减小,骨料、界面、水泥基体均出现显微硬度变小的趋势;随离骨料表面距离的增加,界面过渡区CH晶体尺寸减小,CH晶体取向指数减小;在界面过渡区内K、Si、Al均存在富集现象;在相同碱含量情况下当水灰比增大时,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增大,CH晶体数量增多,尺寸变大,界面过渡区CH晶体取向指数增大;并且高碱低水灰比对混凝土不利,容易在界面产生裂缝,降低界面的粘结性能。而对于潜在碱硅酸反应混凝土在界面过渡区,随外加碱含量的增大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变窄,CH晶体尺寸减小,CH晶体取向指数减小,界面处显微硬度值增大,界面性能得到改善,但水泥基体部分受碱的影响显微硬度减小;随离骨料表面距离的增加,界面过渡区CH晶体尺寸减小,CH晶体取向指数减小,Ca/Si增高;在活性骨料一侧Si、Al、Na、K元素也产生了富集从而形成了“双界面”现象;同时,在相同碱含量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增大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增大,界面过渡区CH晶体尺寸增大,CH晶体取向指数增大,界面过渡区和水泥基体的显微硬度变小。另外对比潜在碱硅酸反应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发现:在高碱的条件下非活性骨料与碱的反应程度低于活性骨料,在相同条件下潜在ASR混凝土界面过渡区CH晶体尺寸及CH晶体取向指数均小于普通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碱硅酸反应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既有普通混凝土界面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采用高碱和高活性骨料沸石创造了高碱富硅的界面环境,研究了界面问题与碱–集料反应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用界面物理化学的理论来研究ASR,深入分析ASR的作用机理、抑制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火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火失去控制成为火灾后给人类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各类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我国的建筑火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仪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测量仪器正在逐渐被新一代的数字仪器所替代。测量机器人RTS(Robot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目标、精确照准
地震动合成研究是地震工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减少地震灾害的迫切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强地震动数据积累的很快,一些国家获取了相当丰富的地震数据
弦支穹顶结构具有稳定性好、重量轻、材料和空间利用率高等常规结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工程应用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初始缺陷,缺陷分布具有
本文所研究的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DCKJ是由现浇密肋梁与预制的DCKQ混凝土空腔构件组合而成,适用于大空间、大跨度结构的一种新型楼盖体系。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刚度
土石坝工程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土石坝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受限于目前的认知水平,我国土石坝的溃坝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土体的渗透破坏是造成土石坝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供水管线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供水管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供水
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使得膜技术在该种废水处理中成为主流技术,但是膜会产生反渗透浓水,这种水具有高COD、高盐度和较高色度的特点,在蒸发结晶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混凝通常被用做预处理工艺。臭氧可以去除色度和有机物,但臭氧氧化具有选择性,催化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这一缺点。本论文采用混凝和臭氧组合工艺处理煤化工反渗透浓水,并进一步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的效果。本文考察了混凝剂的类型和投加量、反应pH、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隧道工程的讯速发展,土压平衡盾构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软土地层隧道施工的首选,并在技术和经济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砂、卵石地层中却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