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线加工刀具系统结构设计与工艺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研究远射程、高命中率的火炮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加工膛线作为火炮试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目标打击精度和身管使用寿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拉刀作为加工身管膛线的主要刀具之一,直接影响身管内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因此在膛线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系统进行减振研究和刀具几何角度优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工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设计了用于特定膛线加工的“拉/镗”组合式刀具系统,分析并验证了其内部减振槽的减振效果;同时研究了刀具不同几何角度组合加工膛线时产生的拉削力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刀具几何角度,从而提升膛线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在拉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镗刀工作角度的功用,介绍了刀头主要几何参数及刀头各工作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拉/镗”组合式刀具系统工作原理,在Catia软件中建立“拉/镗”组合式刀具系统总体结构及刀头结构的三维模型。(2)介绍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振动类型以及振动产生的原因,根据流体阻尼减振原理,设计了内镗杆外表面减振槽双层镗杆结构。(3)建立内镗杆外表面减振槽双层镗杆结构的流体力学模型和镗削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和Simulink建立流体力学流场域仿真和镗削过程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了有无减振槽双层镗杆的减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减振槽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从内镗杆外表面减振槽的尺寸参数、减振槽位置和数量分布以及减振槽结构分布三个方面研究镗杆的减振性能。(4)对刀具系统刀头几何角度进行优化研究,选取了刀头前角、后角、左副偏角、右副偏角作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仿真中使用Catia软件建立29组不同前角、后角、左副偏角、右副偏角的刀头几何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身管加工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29组不同刀具几何角度组合模型进行膛线加工仿真,得到了29组不同刀具几何角度组合下的拉削力、扭矩、拉削温度以及身管表面残余应力。(5)基于曲面响应法建立拉削力和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对刀具几何角度进行优化。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BBD)原则设计四因素四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对整个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并对模型的显著性、有效性进行检验,建立关于拉削力和身管表面残余应力的二阶响应曲面预测模型,依据模型分析了各个刀具几何角度对R1和R2的作用规律,得到了试验结果为91.4%期望度的刀头几何角度组合,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不停车电子计费系统(ETC)的国家标准(GB/T 20851.1-2007)要求,设计出了一款采用圆形贴片的右旋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并对其馈电结构进行了传输线等效模型的理论分析。
介绍了作者最新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先导式配流阀 ,使用该阀可以实现液压冲击器的压力反馈控制,即通过调节先导阀的调定压力,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从而达到无级调节液压冲击
主要研究了经处理的活性煤矸石粉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流动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主要受煤矸石掺量、早强剂掺量和泡沫剂掺
本文通过对南昌市中小学校服的现状进行大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设计实践探索。首先对南昌市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查询阅读,依次对中、小学生的着装观念、校服设计及生产销售、主管部门对校服的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了南昌市中小学校服设计的现存弊端。其次对国内外校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最后,针对南昌市中、小学校服现存问题分别从服装创意思维
工程机械维修预测系统,是指在对机械被测部件进行综合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地作出对机械被测部件的维修决策,从而实现工程机械的最优化维修.叙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
通过对我国29名优秀男女蹼泳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个性特征及反应时的测试,分析了其总体共同个性特征及其差异,以及神经类型的分布特点,建议在蹼泳心理选材时应注意选拔适应力强
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设备应具备的特点,简要介绍高速公路养护设备分类,提出了合理配备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的总体思路.
【正】 就商业体制改革而言,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必须以城市为重点。我国设市建制的城市有三百多个,它们中间有一批是全国或一定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本文试就推动中心城市
关于平衡的产生机制、分类及调节机制,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中医学,尤其针灸疗法对人体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已经得到验证,但其对人体平衡功能调整作用的机制研究目前并不多见。本文
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通过聚合物合成和配方复配的优化,可以获得力学性能、耐磨性等综合性能优异的产品,在弹性体、涂料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