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闭颖突变体基因定位及苗期叶色突变体关键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花颖壳闭合突变体(closed glume1,cg1)cg1是自交系RP125太空诱变处理获得的突变后代,突变表型为雄花颖壳不开裂。苗期黄-白叶突变体(etiolated-albino leaf1,eal1)是ms39太空诱变后代,前期研究将定位区域内的Zm00001d049160(ZmSig2A)基因确定为该突变性状关键候选基因,ZmSig2A氨基酸水平表现为第480位缬氨酸(Val)残基的缺失,将eal1中该突变基因命名为ZmSig2AΔVal480。本研究对突变体cg1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eal1关键候选基因ZmSig2A进行功能分析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体cg1在云南和四川成都两地突变性状表现稳定可遗传。突变体cg1与自交系B73和Mo17杂交,F1雄穗颖壳正常开裂和散粉。F2群体出现性状分离,且正常散粉株和突变株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cg1×Mo17]F2分离群体中隐性突变株将突变位点定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着丝粒附近,位于标记IDP74592930与umc1271之间,物理距离为15.6Mb;突变基因与IDP66919480和umc127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8c M和0.35c M。2.通过qRT-PCR检验ZmSig2A在突变体eal1与野生型(Wt)第一叶和第二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未转绿的突变体中ZmSig2AΔVal480在第一叶和第二叶中的表达都显著性高于野生型中ZmSig2A的表达。进一步对转绿前和转绿后eal1和Wt第二叶中ZmSig2AΔVal480与ZmSig2A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叶片发育ZmSig2AΔVal480与ZmSig2A基因的表达量会降低,且转绿前eal1中ZmSig2AΔVal480的表达显著性高于Wt中ZmSig2A的表达,而转绿后两者的表达无显著差异,说明表型的差异与ZmSig2A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存在一定的关系。3.通过构建ZmSig2A与EGFP融合表达载体,在烟草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将ZmSig2A蛋白定位于叶绿体。进一步对突变体与野生型间一些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以及光合作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eal1突变体中一些光合色素合成基因以及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明显影响,同时与对照相比一些光合作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4.在前期ZmSig2A转化拟南芥sig2突变体基础上,通过抗性筛选和基因组PCR扩增鉴定到12个T3代单拷贝转基因纯系。进一步构建了突变型ZmSig2AΔVal480的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sig2突变体,共筛选和鉴定到10个T3代单拷贝转基因纯系。转基因株系表型观察结果表明,所有异源表达ZmSig2A转基因株系都能恢复拟南芥sig2叶色突变表型,表明ZmSig2A不仅序列与SIG2相似,蛋白功能也类似。而异源表达ZmSig2AΔVal480的转基因株系部分可恢复sig2突变表型,表明突变型ZmSig2AΔVal480中Val残基的缺失的确影响了ZmSig2A的蛋白功能,部分转基因株系可恢复sig2突变表型,推测可能是该株系中ZmSig2AΔVal480表达量高于其他不能恢复突变表型的株系。5.构建了ZmSig2A基因的过表达载体,以玉米自交系B104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首先分析了[B104×eal1]F2群体中突变性状的遗传模式,发现该遗传背景下,突变性状也表现为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表明B104的遗传背景不会影响后期玉米转基因功能互补验证;其次,通过农杆菌介导对B104胚性愈伤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30个T1代转基因果穗,将筛选到的268株T1代转基因植株与突变体eal1杂交组配F1,将转基因片段导入eal1突变体。后期将利用F1转基因阳性植株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分离群体中基因型与表型的联合比较分析完成ZmSig2A基因功能互补验证。
其他文献
Ⅰ水稻转录因子IPA1增加产量且提高抗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水稻理想株型调控基因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编码了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like)家族成员OsSPL14。前期研究表明IPA1是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正向调控因子,IPA1功能获得性突变体ipa1_1D表现出无效分蘖减少、穗子二级枝梗数增多、产量
学位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应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由于过度采集和生境破坏,导致野生资源匮乏。目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培育金钗石斛。然而人工繁育的组培苗存在诸多不足,如移栽后成活率低、适应性弱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人工繁育的金钗石斛的幼苗的存活率以及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内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宿主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自然环境恶化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在急剧减少。我国正濒临物种灭绝危机的边缘,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以及引种栽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分布范围较小、数量较少的特有野生种来说,为了防止其数量进一步的减少,成为濒危物种最后导致灭绝的情况发生,对其进行保护以及引种栽培工作更是迫在眉睫。青城报春(Primula chienii Fang.)是我国特有的野生报春花
学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道路靠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都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把握为前提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集中体现于六个“必须坚持”,分别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群众史观、主体性原则、实践观点、矛盾分析方法、联系发展观点、世界历史观点中有其根源。在理
期刊
花器官的发育对植物的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双子叶植物花器官发育相关机理研究得已经比较透彻,从最先提出的ABC模型发展到ABCDE模型。水稻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研究者发现双子叶植物的ABCDE模型也适用于单子叶植物,许多研究证实水稻浆片相似于双子叶植物的花瓣结构,而内外稃是否与萼片同源存在较大争议,对内外稃发育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对水稻颖花突变体的研究具有重
学位
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其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近年来,主要采取的防护措施为农药和化学试剂的喷施以及选育抗病品种,其中化学试剂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加重农民负担,还对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因此选育抗性品种是降低水稻纹枯病的最佳手段。为了向育种工作提供大量的抗性基因资源以及能够在未来培育出抗病性材料。本课题组前期对纹枯病中抗水稻品种特青和高
学位
1.水稻类病斑早衰突变体8318的基因克隆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各类水稻品种都面临着增产瓶颈,叶片类病斑的产生和过早衰老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因而对水稻叶片类病斑早衰产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调控水稻衰老进程,提高水稻产量。本实验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乐恢188(188R)获得一个能稳定遗传的类病斑早衰突变体8318,该突变体从孕穗中后期开始产生褐色类病斑后并自叶尖至叶基逐渐枯
学位
<正>产后漏尿是许多妇女分娩后面临的常见问题,对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可以帮助产后妇女管理和减轻这一问题。产后漏尿是怎么回事产后漏尿是指在女性分娩后出现尿液无法控制或无意间失禁的情况。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