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是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供水管网中存活着对氯消毒剂有较高耐受性的“耐氯菌”(chlorine-resistant bacterium),给饮用水水质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对供水管网中的主体水与生物膜进行研究,分析供水管网中耐氯菌种群分布及种群多样性,并对筛选出的耐氯菌的耐氯特性及耐氯机制作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加氯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加氯前微生物γ-变形菌纲占优势,加氯后(清水池)β-变形菌纲占优势;加氯前后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与食酸菌属(清水池)。管网始端(清水池)β-变形菌纲食酸菌属(Acidovorax)为优势菌属,管网中段α-变形菌纲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属,管网末梢β-变形菌纲占优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整个实际管网中变形菌门占优势,其中属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的耐氯菌比重分别为52.6%,36.8%,10.6%。主体水中α-变形菌纲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属,管壁生物膜中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phingopyxi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与食酸菌属(Acidovorax)为优势菌属。对供水管网而言,管网始端与中段耐氯菌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差不大,管网始端、中段与末梢处耐氯菌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供水管网中耐氯菌生物多样性依次为管网始端<管网中途<管网末梢。针对筛选出的耐氯菌研究其耐氯特性,发现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与食酸菌(Acidovorax delafieldii)耐氯性较好,假单胞菌(Pseudomonas)耐氯性较差。耐氯菌存在的情况下,氯消毒过程中p H基本不变,氯衰减与细菌的菌液浓度有关,与温度的关系不大。最后,本文研究了细菌自身特点对耐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三株耐氯菌都具有疏水性,可以阻止亲水的氯消毒剂进入细胞内;三株耐氯菌都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可以吸附在管道内壁形成生物膜从而降低消毒效果;食酸菌属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含量较高,屏障功能较强,从而具有较好的耐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