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北中北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与西部板块孔兹岩带的结合部位,构造历史复杂,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对于该区域的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尚未有较全面的、一致的认识。对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花岗岩类进行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怀安地体古元古代主要经历两期较长的岩浆活动:2.6-2.2Ga和1.9-1.7Ga。在2.6-1.7Ga时期,为东部板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中北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与西部板块孔兹岩带的结合部位,构造历史复杂,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对于该区域的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尚未有较全面的、一致的认识。对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花岗岩类进行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怀安地体古元古代主要经历两期较长的岩浆活动:2.6-2.2Ga和1.9-1.7Ga。在2.6-1.7Ga时期,为东部板块西部边缘的一个长期活动的大陆边缘弧,处于俯冲环境,地壳处于垂向增生阶段;在2.2-1.9Ga时期,俯冲板块折返,处于由地壳垂向增生向地壳再造的过渡阶段;在1.9-1.7 Ga时期,碰撞-碰撞后构造背景,地壳处于再造阶段。对集宁地区的孔兹岩系进行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集宁地区在晚古元古代是一个活动大陆边缘弧,孔兹岩系形成于2.10-1.88 Ga,岩浆主要来源于杂砂岩熔融物质。对中央造山带古元古代花岗岩岩浆年龄运用局部奇异性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古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元素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古元古代花岗岩岩浆锆石颗粒εHf(t)值和TDMC值。研究表明,中央造山带古元古代主要经历三期较长的岩浆活动:2.6-2.2Ga、2.2-1.9Ga和1.9-1.7Ga。2.6-2.2Ga时期的岩浆爆发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特征。中央造山带在2.6-2.2 Ga时期处于俯冲陆弧环境,地壳处于垂向增生阶段;在2.2-1.9 Ga处于陆内裂解环境,地壳处于增生向再造过渡的阶段;在1.9-1.7 Ga,中央造山带首先在怀安地区与西部板块发生碰撞缝合,然后从怀安地区分别向北、向南逐渐与西部板块发生碰撞缝合,引起地壳再造。对孔兹岩带古元古代花岗岩岩浆年龄运用局部奇异性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古元古代花岗岩岩浆锆石颗粒εHf(t)值和TDMC值。研究表明,孔兹岩带古元古代主要经历两期较长的岩浆活动:2.55-2.3Ga和2.1-1.8G。孔兹岩带中段在2.6-1.95Ga期间处于俯冲环境下的地壳垂向增生阶段;在1.95-1.7 Ga期间处于同碰撞-碰撞后环境的地壳再造阶段。对华北中北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的全面分析,能够为探讨华北克拉通形成及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和指示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哀牢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始新世煌斑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和较低的εNd(t),这些岛弧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煌斑岩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而较低的Nb/U 比值、Th/Yb 比值和较高的Ba/La 比值表明这一富集地幔经历了俯冲流体交代。另外,煌斑岩具有较轻的Mg同位素组成、较低的Ti/Ti*、Fe/
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经历了原、古、中、新特提斯及新生代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是我国少数既存在俯冲斑岩型Cu(-Mo-Au)矿床和陆陆碰撞型Cu(-Mo-Au)矿床的区域。岩石圈结构的解剖对理解不同环境背景下斑岩型Cu(-Mo-Au)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矿床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填图等研究,讨论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斑岩成矿的约束,取得如下主要认
Bangangté地区玄武质熔岩,位于喀麦隆火山岩带中部的西喀麦隆高地(Bambouto,Bamenda and Oku山)的Bameleke高原内。研究区地理范围为东经10°19’00"-10°49’00",北纬 4°00’00"-5°35’00",平均海拔1400m。其北部为Bambouto山,Bamenda山和Oku 山,西南部为Manengouba 山,西部为Bana和Mbo平原。本文运用
元坝气田的主力储层是二叠系长兴组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中部平均埋深6600m,白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约8%,最大孔隙度可达23.96%。在埋深条件下发育如此优质的储层,与传统认识上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有所不同。在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成为油气勘探新热点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还是勘探实践的需要,对于深部优质储层发育与保存机理的研究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元坝气田长兴组深部优质储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
在碰撞带,岩浆作用中富集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可以为俯冲和碰撞相关过程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深入的认识。但是,要确定这些富集成分的起源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西藏南部拉萨地体东段林子宗火山岩(LVS)四个与印度河—雅江缝合带具有不同距离的剖面和拉萨地体西段一个剖面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详细研究并报道了系统的数据。在拉萨地体东段,本文报道的林子宗火山岩可以被分为两组:钙碱性Group
华北奥陶系牙形石丰富,其中上奥陶统动物群特征表现为浅水-暖水型牙形石动物群。本文对华北西北缘内蒙古大佘太地区上奥陶统白彦花山剖面进行牙形石采集和研究,获得1215枚牙形石,共计17属43种,并建立了 1个新种Tasmanognathus coronatustus n.sp.。根据所产出的牙形石动物群延限,笔者共划分出三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Belodina confluens 带,Yaoxi
岩浆作用在地球与岩石圈物质分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岩浆生成、运移至最终侵位,众多演化过程均参与其中,如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演化过程中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及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混杂作用等。岩浆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反映在岩浆岩复杂的地球化学组成变化中。而关于岩浆过程中何种作用才是控制岩浆岩地球化学组成的首要因素,一直是地质学界争论的焦点。由区域强烈岩浆作用形成的成分复杂的巨大杂岩体是研究该科学问题的极佳
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典型的陆内构造变形带。自中生代以来,燕山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中早白垩世之后全面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的观点己广为接受,但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的构造性质及构造演化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山间盆地内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开展盆山系统沉积学及构造学研究是揭示燕山构造带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构造变形机制、演化过程及大地构造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选取燕山构造
宗务隆构造带是柴达木北缘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重大找矿突破令人期待。本文以宗务隆构造带为对象,通过巴罗根郭勒基性岩墙群和蓄集闪长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矿地质环境;通过蓄集铅银矿床、尕日力根金矿床和其他矿化现象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金属成矿的控制要素;综合地质、物探、化探和矿产信息对金属矿产进行预测。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宗务隆构造带内巴罗根郭勒基性岩
本论文主要围绕“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成矿系统”这一重要科学问题,重点选择了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维拉斯托锡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其矿化特征以深部的蚀变斑岩型、岩体上部的热液角砾岩型、岩体内部及近端云英岩脉型和岩体稍远端的热液脉型矿化为主要特征。由斑岩体至外围依次为Rb-Li-(Sn)、Sn-(W-Cu-Zn)、Cu-Zn-Ag成矿,蚀变组合分别为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白云母-石英-伊利石、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