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以甘草种子、蒙古黄芪种子、肋柱花种子、尖叶假龙胆种子、小秦艽种子、芯芭种子和沙苑子为研究目标,对其进行质量鉴定并找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 (2)研究沙苑子与其混伪品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 方法: (1)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同时,以千粒重和含水量为指标,找出评价种子优劣的标准。采用培养皿萌发法,考察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及物理、化学、生物试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采集不同产地的沙苑子药材10份,混伪品14份。对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24份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用MEGA5分别计算各样品ITS序列的差异性,并采用邻接法和非加权平均法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通过中药材沙苑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构建NJ系统聚类树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 (1)试验测得甘草、黄芪、肋柱花、尖叶假龙胆、小秦艽、芯芭种子和沙苑子的千粒重分别为:10.080±0.331g、6.980±0.229g、0.063±0.004g、0.065±0.007g、0.145±0.019g、0.875±0.004g和2.5507±0.180g。含水量分别为:4.72%、6.23%、5.29%、6.33%、5.38、7.81、7.63%。 (2)甘草、黄芪、肋柱花、小秦艽、芯芭、沙苑子、尖叶假龙胆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5℃、25℃、30℃、25℃、20℃、25℃和25℃。甘草种子、黄芪种子、沙苑子最适光照条件均为:10h光照+14h黑暗;小秦艽和芯芭种子为24h全黑暗,24h全光照是最适合肋柱花种子萌发的光照条件,而光照时间对尖叶假龙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PEG处理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浓度和时间为:甘草:10 mg/L,24h或48h无显著差异;黄芪:30 mg/L,24h或48h无显著差异;肋柱花:20 mg/L,24h;小秦艽:10 mg/L,24h;芯芭:20 mg/L,24h;沙苑子:10 mg/L,24h;尖叶假龙胆:30 mg/L,24h。 (3)经破坏外种皮处理之后,甘草、黄芪、芯芭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室外变温贮藏后的肋柱花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组和4℃冰箱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温水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4)经98%浓硫酸浸种之后,甘草和黄芪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最佳处理时间为,甘草种子60min,黄芪种子30min。 (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后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差异(p<0.05),尖叶假龙胆和小秦艽种子的最适赤霉素浸种浓度为500 mg/L,沙苑子的最适赤霉素浸种浓度为100 mg/L。而对于肋柱花种子,各浓度处理间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吲哚乙酸处理后,肋柱花种子、小秦艽种子、沙苑子的发芽率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处理后尖叶假龙胆种子发芽率降低,且只有在2.5 mg/L时有萌发。 (6)沙苑子混伪品鉴定中,测得了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24份样品ITS序列,通过以ITS序列重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沙苑子与其混伪品有效的区分开。 结论: (1)破坏外种皮处理、98%的浓硫酸浸泡60min均能显著提高甘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2)破坏外种皮处理、98%的浓硫酸浸泡30min均能提高黄芪种的萌发,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3)室外变温贮存、10-1000 mg/L任意浓度赤霉素或是30 mg/L吲哚乙酸浸种都能显著提高肋柱花种子的萌发,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4)500 mg/L的赤霉素均能显著提高尖叶假龙胆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5)500 mg/L赤霉素和2.5 mg/L吲哚乙酸均能显著提高小秦艽种子的萌发,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6)温水浸种、破坏外种皮处理对芯芭种子的萌发都起促进作用,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7)100 mg/L赤霉素能有效提高沙苑子种子的萌发,达到人工栽培要求。 (8)ITS序列能够成功鉴定沙苑子及易混伪品,可以作为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