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特征造型系统中相交特征识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征造型技术是面向制造全过程的,是CAD 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CAD/CAPP/CAM 的真正集成化成为可能,为解决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一系列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语义特征造型是一种可以声明的造型方法,它不但能提供定义良好的特征语义的详细描述,同时能有效地维护造型过程的整个语义。事实上,语义特征造型系统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在一个特征模型中把形状信息与功能信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特征的语义。Bidarra, R. 等人研究了特征语义即特征类的详细描述并指出语义特征造型系统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特征模型的有效性。特征语义的详细描述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特征的参数化形状:由特征形状的元素、参数和属性构成;(2)特征的有效性条件:由各种约束,即代数约束、尺寸约束、语义约束、相互作用约束组成;(3)用户输入数据的接口:由几何约束、依附约束组成,它们用来确定该特征的方向和位置。在特征类中嵌入有效性标准使得特征具有可调整性,提供形状继承和形状组合机制,使复合特征及自定义特征能正确生成,从而提高了系统设计效率,增强了特征造型能力。特征模型有效性维护是为了保证模型中所有的特征必须符合特征类中描述的特征语义而进行的对每个造型操作的监测过程。有效性维护的两个基本原则是:(1)一个被认为是有效的造型操作应该产生一个满足所有约束的特征模型,这样才能保证模型中的每个特征都体现了那一时刻设计者的设计意图;(2)当一个无效的造型操作后,用户应该收到用于解决约束冲突的帮助。维护特征模型的有效性即特征语义的有效性是借助于使用有效性约束来进行的,这些约束是特征定义的一部分,在创建特征和随后的造型阶段,通过检查这些约束是否满足即约束之间是否发生冲突来说明该特征是否有效,而许多有效性冲突即约束冲突都是由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在语义特征造型系统中,特征相互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特征类的描述还是特征模型的有效性维护都离不开特征相互作用。针对以上分析,本课题通过对新一代的语义特征模型的分析,参考Bidarra 等的研究成果,运用有效性标准,确立语义特征造型中相交特征识辨的方法,借助于约束解决方案,建立相交特征识辨机制的理论,维护特征
其他文献
信息是现代化港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面向信息时代的港口物流中心必须依靠敏捷、虚拟、互动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全面支持,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映、灵敏和扁平,依靠信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克服了自主访问控制(DAC)和强制访问控制(MAC)的缺点,不仅可以应用于大型企业,而且可以有效地管理部署云服务器。RBAC系统是
本论文对计算机仿真软件体系结构和开发技术进行研究,以组件化软件设计的思想对分布式中央空调仿真培训系统进行设计,软件按Windows DNA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规划,以COM+技术为基
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几项技术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人与计算机协作过程的自动化,使人以及各项应用工具相互之间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工作流技术是实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周期越来越短,物流盘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人工盘点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一些物流先进国家已经开始研制专业的盘点设备——盘点机,用于物流盘点。 本文所开发的物流盘点机是针对现代物流盘点需求的一种专业盘点系统。采用了现代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先进成果。处理器采用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10高速处理器,操作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家电、娱乐、通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系统越来越需要一个界面友好,适合嵌入式中文环境的图形系统支持。嵌入式图形系统Nano-X采用
本文研究的课题作为安全日志服务器系统中的日志采集模块。不仅要满足日志审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志增强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有力的安全保障。本文在对现有Wind
当前INTERNET的大发展及用户的迅速增加,导致传统的IPv4网络地址严重不足,由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必然。但IPv4已经成功地在INTERNET的平台上实施了20多年,具有成熟的软硬件
实时系统在过去几年里迅速成长,但能够提供实时功能的操作系统往往价格极为昂贵。由于Linux代码公开,且性能优异,使其成为实时操作系统领域里的新宠。然而Linux本身作为一个
微浏览器是以无线方式接入Internet/Intranet,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嵌入移动终端,将网页内容解析和显示给用户。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的微浏览器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