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文艺思想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祖谦作为南宋的文论家,在当时文学和理学的激烈碰撞下,其文艺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和同时代的文论家相比,吕祖谦的文艺思想具有创新性,它既不是对先前文艺观念的简单继承,也不是对南宋文学观念的纯粹革新,而是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扬弃关系。吕祖谦文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因此本文以其文艺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实现对吕祖谦学术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论文由绪论、正文和余论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吕祖谦的文学成就,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吕祖谦文学成就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正文共分为四章,主要以吕祖谦文艺思想的背景和内容作为论述重点。第一章分析了吕祖谦文艺思想的产生背景,从个人经历和历史语境及理论来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下文分析具体的文艺思想内容奠定基础。第二章以宋代文道关系的嬗变为论述前提,论述了吕祖谦别具一格的文道思想,以他对儒家道统和文学传统的继承批判为出发点,阐明了其文道合一思想的具体内涵。第三章围绕吕祖谦的文学创作展开,从创作思想和创作特色两个方面论述了吕祖谦文学实践的艺术特征。第四章主要以吕祖谦的评点式批评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文学批评的形式和批评特色,指出吕祖谦评点式批评的时代价值。余论是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从浙东学派的文风以及评点文学这两个方面阐述吕祖谦文艺思想的影响,指出其文艺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独特意义。吕祖谦对宋代的文艺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不仅纠正了理学家重性命道德的理论缺陷,而且打破了文学家就文论文的审美局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吕祖谦的文艺思想具有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日本的美术文化中,于江户时代迎来鼎盛期的浮世绘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浮世绘所描绘的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江户人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根据调查,浮世绘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是一种在日本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不仅如此,它对世界美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浮世绘对江户时代的大众生活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展现,也被称作江户人生活的缩影。在艺术方面,浮世绘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不仅因为其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
学位
迂回致使表示事物之间的一种间接致使运动方式,迂回致使构式是迂回致使关系的概念化,基本形式为[NP1[VP Vcause NP2 Veffect NP3]]。以往对迂回致使构式的研究主要涉及其与词汇型致使构式的对比,以及英汉构式中各自典型的迂回致使动词的特征,鲜少涉及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允让”类迂回致使构式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以语料库(英语为COCA,汉语为C
学位
2004年“融媒体”概念被正式提出,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融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今已经成为大众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辞书行业也积极推进融媒体辞书的编纂研究,以求抓住发展的新机遇。融媒体辞书具有的便携性、智能性、自足性、友好服务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更符合当今社会辞书用户的需要,是未来辞书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书,它的有效使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融媒
学位
学术写作逐渐失去了客观、千篇一律及非人称化的传统标签,而被视为一种说服性努力。分析文本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是研究互动性和说服性特征的方法之一。大多数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研究聚焦于人文学科领域的文章,而科技论文则很少被提及。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科技论文也需要作者通过语言与受众协商观点。因此,它们的说服性和互动性特征同样值得关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Hyland(2005)的元话语分类框架,对比分析中国学者
学位
徐元文(1634-1691)是清初重臣,出生于江南昆山望族,与兄徐乾学、徐秉义并称为“昆山三徐”,兄弟三人皆久负盛名,尤其是徐元文。他年少成名,顺治十六年(1659年)状元及第,宦海沉浮多年,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掌翰林院事,也曾多次总领史局,为《明史》的纂修作出了贡献。他在为官期间也写作大量文章,保存在他的诗文集《含经堂集》中。他的文章古朴周密,因文章而受皇帝赏识。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文坛都享有盛誉。
学位
周亮工是明清之际书画领域集品、评、藏于一身的著名文士。作为官员,他恪尽职守,秉持清廉刚正之心造福多方水土,深受百姓爱戴。作为文人,周亮工广搜博览、遍及群书,精善诗文创作,形成了自身独到的诗文观。除吟诗作文之外,周亮工还致力于书法画印的藏鉴赏评,著述丰富,遍及诗书画印等文学、艺术领域。此外,周亮工平生喜好与人交游,并善于发现和奖谒人才,凡所交往之人中有独特之技者,必及时结交;若遇为生之所困者,也必尽
学位
吴振棫是清代中后期著名官员,最高曾任云贵总督。经历了乾隆一朝的蓬勃繁荣,此时的清王朝已经进入了全面的颓势,诗坛上也再难出现可以引领整个诗坛的作家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吴振棫的诗歌风格老苍,可以说是一代大家。自嘉庆十九年中进士后,吴振棫先在京中任职,自道光二年后,先后在云南、山东、安徽、贵州、山西、四川等地任职,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诗歌,为研究中晚清时期的诗歌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但是目前对于吴振棫山东时期的
学位
汉英比较与翻译不仅是第二语言交际和翻译及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一项活动,也是比较语言学、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研究以及翻译研究中的一项活动。如今,汉英比较与翻译活动在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这两个领域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汉英比较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文学文本及其英译本,而研究中国小说翻译成英文文本的方法也远非系统化。针对汉英比较和翻译实践与研究中的局限性,特别是相关研究中样
学位
抗联小说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从民族话语到个人主义话语再到人类话语的嬗变。本研究以抗联小说为对象,从话语的角度切入,把握抗联小说的话语嬗变历程,探究不同话语下的抗联小说在主题、内容、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对抗联小说的话语嬗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抗联小说的民族话语鲜明地体现在对抗日救亡的书写中,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歌颂了抗联将士的英勇救亡,再现了抗联将士与敌人之间的生死较量、
学位
抗联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大批独特的抗联将领形象,这些抗联将领形象是中国抗战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既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迹,本文以抗联文学中的将领形象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形象特点、塑造手法与书写价值。本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主体四章和结语。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主要介绍了抗联文学中的将领形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