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股权特征和承销商声誉对IPO盈余管理的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IPO门槛高、审核严格,很多企业为了争取IPO机会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IPO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企业IPO盈余管理能起到美化财务报表、操纵企业信息的作用,毫无疑问,这加剧了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外部投资者难以确定企业价值并进行合理投资,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IPO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本文从影响IPO盈余管理的因素入手进行研究。从企业内部治理来看,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作为企业股权特征的重要内容,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股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治理方式和经营绩效,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影响IPO盈余管理的因素之一。从企业外部看,承销商在企业IPO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承销商声誉不同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也不同,本文将承销商声誉也作为影响IPO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中介机构监督假说理论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承销商声誉对IPO盈余管理的影响,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实证部分通过分析2014年—2016年我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股权特征和承销商声誉对IPO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股权集中度与IPO盈余管理成显著正相关,说明近年来我国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大股东通过操纵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获利的动机较明显;(2)股权制衡度与IPO盈余管理成显著负相关,说明目前我国企业除第一大股东外的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所增长,能一定程度上对第一大股东产生制衡,为我国企业在完善股权特征方面提供了借鉴;(3)好的承销商声誉能抑制IPO盈余管理行为,说明完善承销商声誉机制能有效影响IPO盈余管理行为;(4)通过构建对照模型得出股权集中度与承销商声誉共同对IPO盈余管理成显著正相关,说明好的承销商声誉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第一大股东对IPO盈余管理的操纵,但是由于大股东在企业的绝对控股权,使得二者相互调节后仍然存在IPO盈余管理行为;(5)股权制衡度和承销商声誉共同对IPO盈余管理的影响成负相关,但是并不显著,说明IPO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仍未很好的结合。本文对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创新性的将企业内部股权特征和企业外部承销商声誉结合起来研究对IPO盈余管理的影响,加深了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我国治理IPO盈余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2)加强主承销商的保荐监督责任;(3)提高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机构的协调作用;(4)完善市场监管;(5)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并培养理性的投资者。
其他文献
《2002年新闻业回望》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期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深化改革所作出的进一步部署。明年第1期将刊载《2002年中国新闻业发展“备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大西安要实现大发展,就要给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使之能够
报纸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自身的特点,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
土建施工涉及层面较广,施工工序繁杂而且施工技术的专业水准较高。因此,在土建施工中,施工人员普遍选择技术工艺简单且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
<正>新闻网站即时显示的新闻排行榜,问世已有十多年。那么,我国网络媒体新闻排行榜设置的现状如何?网民对它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怎样?它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围绕这些业
<正>当西方报业受到了新媒体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当中国报业走过黄金发展期,呈现出下滑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的地铁报却笑傲江湖。2010年12月10日,以"中国地铁报的明天"为主题的第
<正>我不是教高中,甚至也不是教初中的,只是小学语文教师。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袁卫星老师《与君书》课堂的围观乃至追逐,如此富有质感的文字与惬意的课堂对错过他的人都会是
面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当今世界,如何理解贫困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问题。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来认识贫困的话将会产生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揭示传统意义上对于贫困概念的误解
伴随着1844年开始的哲学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同时在人的本质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提出了六个人的本质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精湛的界说。马克思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曾发生多次争论。争论的内容涉及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实效性、严格党的纪律与保障党内个体权利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与保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