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元素对(Zr,W)C固溶体稳定性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应用在深空及电子、机械、激光、核反应等场景下的碳化物陶瓷材料,注定被相关行业要求拥有一系列的优良性能。除耐高温外,往往仍需要保持例如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耐摩擦、耐腐蚀等性能。但目前碳化物陶瓷还存在断裂韧性差,烧结困难的问题,因此制备高韧性且保持良好硬度特征的复相陶瓷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利用过渡金属诱导(Zr,W)C固溶体中第二相的原位析出,避免直接添加第二相带来的基体与第二相界面结合强度差、分散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出保有高硬度特征的同时还具备高断裂韧性的复相陶瓷,来实现弥补陶瓷固有低韧性缺陷的目的。主要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第一性原理分析各体系产物的结构稳定性、形成难易程度及力学性能以此进一步缩小试验范围,最后通过探究烧结制备工艺及不同过渡金属含量对(Zr,Me,W)C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第二相析出机理,以期获得可控的组织形貌和优良的力学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各产物进行截断能测试、几何优化、能带及态密度计算、结合能及形成能计算以及力学性能预测后,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热动力学稳定性较高的体系主要为Ti、Nb和V,推测这些过渡金属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烧结致密化进程。加入Nb和Mo能够提升材料的韧性,加入Ti、V和Cr则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其中,Ti系和V系不仅拥有硬度较高的基体,还有W及VW这两种高韧性的析出相,因此预测这两个体系的材料可能同时具备高硬度、高韧性的特点。在试验部分首先探究了可制备出高致密度样品的球磨工艺和烧结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Ti、Hf、V三种体系的材料析出相的变化情况。同时,针对当前结果选取了较优的Ti体系进行引入量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第二相析出产物从W及W2C转变为W及(Zr,Ti)C固溶体相。样品的致密度均在99%以上,随着Ti添加量的增大,晶粒内部析出点状W晶粒的现象也增多。当Ti添加量为0.4mol时,其致密度为99.7%,维氏硬度达24.68GPa,断裂韧性达5.76MPa·m1/2。
其他文献
在研究细胞理化特性时,凝聚微滴(Coacervate microdroplet)被广泛用作原细胞或无膜细胞器模型。基于冷凝物(Condensate)在生物体内的形成/解离与生理学、病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体外构筑凝聚微滴并实现灵活的动态调节,对探究冷凝物响应和促进生物学功能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控凝聚微滴的无膜原细胞模型。相较于离子调控、p H和温度调控等手段,光具有良好的
近年来,微纳米马达在污水处理方面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各国科学家们的关注。然而,在该微纳米马达的应用过程中,依旧面临着实际应用中的诸多挑战,例如需要外加驱动马达运动的燃料、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及去除污染物种类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利用污染物自身作为底物而无需外加燃料实现自驱动的漆酶马达,详细地研究了代表性工业污染物双酚A和刚果红对漆酶马达运动行为的增强效果,全面地分析
当前铁电材料在能量存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铁电薄膜相对块体材料较高的击穿场强,能获得比块体铁电材料更为优异的储能效应,其中锆钛酸铅(PbZrxTi1-xO3)薄膜储能更为优异。常用的提高铁电薄膜储能效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掺杂、异质结结构设计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受固溶度、扩散系数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难以获得储能性优异的铁电材料。通过调控辐照粒子能量和注量,可以实现材料的宏观性能的调控。本文选择不同能量
轴承是仪器装备中常见的旋转部件,作为大型精密仪器装备中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准确预测轴承的剩余使用寿命非常必要。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对预测准确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预测方法无法满足工业需求,基于深度学习的寿命预测方法应用而生。本文首先对轴承的振动机理进行研究,明确故障信息与振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轴承的变柔性和变刚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程的通解,根据固有频率确定
传统的空间望远镜口径小,聚光能力弱,无法捕获到空间中更暗、更弱的目标,而增大空间望远镜的口径能够极大提高分辨率。受限于火箭的运载能力,致使大型空间望远镜入轨应用成为困难。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将空间望远镜设计为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组件被运送到特定轨道后,借助空间机械臂进行在轨组装和调整,最终获得完整且运行稳定的空间望远镜。由于空间环境较为复杂,空间机械臂以完全自主的方式执行在轨任务存在很多风险和限制,目前
风刀是目前工业领域精加工中的重要设备。它利用科恩达效应和其独特的构造对洁净的压缩空气进行整流,在出口处形成高集中度、大流量的冲击气幕,从而实现对设备或产品除尘及风冷。我国某装置为了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对该装置内部空间的洁净度以及各光学元件的洁净度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目前为了保证光学元件表面的洁净度,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风刀吹出的连续气流在距光学元件表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形成隔离风幕,以防止颗粒污染物沉降到
对于全球性能源危机问题,可以通过对太阳能加以利用的方式来解决。采用合适的光催化剂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方案。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无金属元素、易合成、可见光响应较强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是极具有潜力的光催化半导体应用材料。对g-C3N4进行改性或者修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主要通过负载高效的助催化剂和引入孔道
电催化分解水可以在清洁环保无污染的过程中获得高纯的H2和O2,但现如今催化能力优异的贵金属催化剂昂贵且储量有限,而廉价催化剂催化性能大多比不上贵金属催化剂。这使得使用贵金属复合廉价催化剂以降低成本并保持性能成为了重要选择。而在众多的廉价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碱式硝酸盐最近被发现有着优异的析氧反应(OER)性能,在过渡金属碱式硝酸盐表面可控生长贵金属形成贵金属复合材料,有望获得析氢反应(HER)和OER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模式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
磁场重联作为一种将电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的物理过程,广泛地存在于实验室和各种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在许多重要的动理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关系着太阳风与磁层耦合的磁层动力学过程,还可能对磁约束等离子体聚变能量的实现起重要作用。研究磁场重联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太阳耀斑等爆发现象,还有助于探究湍流等复杂的动理学过程。由于三维空间中的磁场与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多耦合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