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生的日常书写——从日常生活写作看王安忆对苏青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苏青和王安忆的日常生活写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种写作风格的背景成因,以及两人在日常生活写作方面的共同的审美呈现,探讨王安忆在日常生活写作方面对苏青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这种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的一个普通小知识分子,她怀着一种市民情怀,远离政治抗战等宏大叙事,以人的生存为本,津津有味地描写了小市民生活的丰富和复杂原生态,用心编织着细密而绵长的日常生活。  王安忆在1994《上海文学》第216期发表了《寻找苏青》一文,申明了今后小说创作的市民路向。王安忆细腻地书写了上海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常态,孜孜不倦地挖掘人情百态和表现生的乐趣,体现了都市小市民生命的坚韧性,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凡俗天空。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由以下四章构成:  第一章:日常生活写作的背景成因。苏青和王安忆不约而同地撇开宏大的政治生活,选择日常生活写作,归结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得天独厚的市民情结。二是与生俱来的女性特质。对于生活细节的特别关注促使她们从其世俗性、庸常性和琐屑性去呈现世俗生活的原生形态,从而构建了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相对应的日常叙事空间。第三方面是政治大背景下特殊的生存环境。  第二章:日常生活写作的具体审美呈现。本章主要就苏青和王安忆具体的写作进行分析,两位作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日常生活世界。形而下的生存至上原则,使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紧紧围绕着“如何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而展开。两位作者深切地关注着女性的生命以及生存状态,通过切身可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个体。她们温情地拥抱日常生活,真诚地探寻日常生活的诗性意义与价值,显示了女性生命的坚韧和伟大。  第三章:王安忆对苏青的发展。本章主要探讨王安忆在日常生活写作方面对于苏青的继承和发展。四十年代,苏青以一部《结婚十年》展开了女性的日常叙事,王安忆在此基础上,更近一步形成了自己的叙述方式,她对日常生活的感触包含着一种新旧交融时代的特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思考。王安忆不仅是在自然层面上,更是在文化层面上提升了品格。  第四章:日常生活写作的意义。苏青和王安忆对于恒常的日常生活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经历过扭曲的时代仍然保持了正常人性的人,在“颠三倒四”的生活下保持了形神不散的恒常人生。也许正因如此,苏青和王安忆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其他文献
山西晋煤集团成庄矿3号采煤工作面两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木梁的联合超前支护方式,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为1梁4柱支护,10~20m范围内为1梁3柱支护。这种支护方式支护强度低,底板较
夕转清壶漏,晨惊长乐钟.rn当2018年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时光已在不动声色中告别2017年,叩开了2018 年的大门. 新时代的朝阳已跃升在地平线上,照亮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前行之
期刊
本文以新史学为方法论,以反思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现状为起点,以建构文化研究学科史为问题意识,考察了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发展与播散过程,证明了文化研究始终
学位
导语: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信息通信产业生态,对电信运营商的运营、合作、运维模式都提出全面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电信集团提出“一去两化新三者”的战略转变方
典型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项目”,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一工作还存在数量多而不精、程序严而不活以及不当拔高的问题。如何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传统媒体积极探索,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可谓亮点多多。然而在被认为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采编流程再造和组织
在1949年至今的中国学界、1960年代以来的海外汉学界,“‘打倒孔家店’是‘五四’时期的口号”,一直被认为“常识”。论述者对该“口号”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做出的判断大致
在中学化学课的教学中,化学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它往往又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环节。实验课教学管理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化学实验安全方面更应引起重视,一
为明确籼粳杂交超级稻组合甬优12超高产株形特征特性,本研究于2013年对甬优12与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杂交粳稻甬优8号、常规籼稻黄华占和常规粳稻秀水09进行了随机区组设计3次
当代文坛上,东北作家迟子建是沉默而安静的,她固守着东北土地上的黑山白水,以对生命意识的思考来看待在那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的人和优美自然的风景,本文就迟子建所坚守的对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