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下游远口吴氏的人群流动与宗族建构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柱县远口镇是清水江流域下游地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镇,素有“黔东重镇·清江明珠”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清水江下游地区重要码头之一,处于清水江内外三江之下,属于十八关之一;是清水江下游最早的市场之一,至清末成为天柱县28个场集之最,到民国时期依旧是天柱县最大市场之一,因而有“小南京”之称、“商业古镇”之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水路、陆路的完善,使其从原来的“小南京”变为边缘小镇。实际上,远口市镇的兴衰背后所折射是不时期生活在远口地区人的社会建构历史过程。因为远口镇的兴和衰,因远口镇为水路要冲,人群的流动也比较频繁。本研究通过厘清吴氏宗族建构历程,试图探索清水江下游天柱县境内遍地有宗祠的现象与南宋江西移民而来的远口吴氏人群有何关联?远口是清水江流域吴氏宗族的发祥地,历史以来,随着远口人口的壮大,或因战争、或因市场贸易、或因避难,亦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远口吴氏的部分成员迁徙至他处定居。到目前为止,已经分散于湘黔桂边区及云川粤鄂等省区五十多个县市。但无论是定居远口的吴氏人群,还是迁徙他处的吴氏人群,都认为“吴盛公”是定居清水江流域的开基始祖,并基于这一共同的始祖,建立起了宗族社会。每当远口吴氏总祠举行宗族活动的时候,湘黔各地,甚至是其他外省的吴姓人群都会赶回远口,参加吴氏总祠举办的活动。本文通过民间传说、历史文献和多点田野调查的方式,以远口吴氏的人群为切入点,厘清以江西移民身份避难于远口的吴氏为何千里迢迢定居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如何扎根、开枝散叶并成为远口地区第一大宗族组织?探讨远口吴氏的人群对历史上有“小南京”之称的远口地区发挥了怎么样的影响力?远口地区的宗族文化从无到有,从荒蛮无市场之地到成为“场集为最”,这一群人在远口社会建构中,建构了远口总祠,维系着近八百年的吴氏在宗族事业,在漫长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吴氏人群为何能够不间断地修谱、建宗祠,这对吴氏人群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史传说,更是一个区域社会史研究,呈现出该区域人群流动对社会建构影响作用,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远口从“羁縻”治理到“内地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当前,要实施乡振兴战略,重建乡村社会,首先要面对的是乡村社会空心化、去组织化、集体经济空壳化、村民社会生活个体化、原子化、与功利化、村落共同体消失等一系列社会事实基础。事实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这种经济形态在新时期多元化、多样化的实现方式,以此重建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经济基础并推动乡村社会的重建,在很多地方都得以实验和实践。本文将以嵌入性为视角结合贵州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所推动的农村新
学位
我国涉黑犯罪发展态势严峻,多数涉黑犯罪组织具有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得利于公职人员的“保护”,公职人员涉黑犯罪主体多元化,涉黑行为方式多样,从组织、领导、参加等明显方式,逐步发展为更隐蔽的包庇、纵容等方式,且犯因具有复杂性,故而本文提出对公职人员涉黑犯罪进行类型研究。以公共报道案件与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筛选的司法案件为实证研究样本,分析公职人员涉黑犯罪特征,以犯罪行为特征为类型划分标准,将公职人员涉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明显,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而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为主,养老方式较为单一。随着农村社会的一系列变迁,必然会对农村养老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农村多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区别,已有的研究重点都聚焦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上,而对多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
学位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了960多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成约3.5万个,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吃、住、行和就医、就业、就学等问题得到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搬得出”问题已经基解决,但能否“稳得住”,并确保“能致富”、“能融入”等问题则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工作重心
学位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镇污染企业探索有效的环境转型机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制度不断改革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乡镇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步履维艰。当前,乡镇企业主要面临经济转型困难、社会矛盾突出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且不同地区呈现不同治理样态,但整体以低效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归纳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机制便尤为重要。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禹州市L镇进行田野调
学位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和民族人民相互接纳的精神凝聚力,是开展民族工作,推动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稳定社会、统一国家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团结对于我国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统一
学位
民族关系问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的重点,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发展,我国形成了现在的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施秉县双井镇位于苗疆走廊(汉族)和清水江流域(苗族)相交的位置,是典型的苗族与汉族交往融合的区域,该地区两个民族的分布状况、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性以及在长时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所形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为我国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一个正面的典型案例,也呈现
学位
在人口较少民族专项扶持政策(本文简称“少扶”政策)的颁布实施即将进入第四个五年计划之际,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为研究对象,对卡蒲毛南族乡“少扶”政策的实施效果展开实证调查研究。论文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视角,针对“少扶”政策的实施前后情况进行对比阐述,分析该政策是如何影响和推进卡蒲毛南族乡方方面面的发展,而贵州毛南族特有的地域
学位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包括重大疫情在内的各类社会风险挑战也层出不穷。重大疫情因其具有突发性、高传染性和极大破坏性,一旦发生便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造成极大破坏,并引发严重的社会恐慌,而备受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学位
石桥村作为我国古法造纸较早产地之一,古法造纸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古法造纸工序和工具保留都相对完整,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石桥乡村聚落独具特色,聚落空间环境的形成与古法造纸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古法造纸与石桥社会之间存在某种互动关系,形成了以古法造纸文化为鲜明特征的乡村聚落。传统的聚落空间环境是彰显古法造纸文化的重要承载物,折射出石桥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进步,手工古法造纸逐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