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模式下的隐喻语用认知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6372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传统的隐喻认知研究入手,试图探索隐喻在优选模式下的语用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虽然中国的隐喻认知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国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隐喻热”阶段,特别是在认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本文的第一步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研究理论和模式,包括:三种比较论模式(Tversky的比较基础模式,Ortony的突显不平衡理论,Gentner的结构映射理论);互动观;混合观和范畴内含模式。同时这部分还介绍了隐喻研究在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这些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是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来探讨隐喻,分析在优选模式下如何理解隐喻,隐喻产生和阐释的优选过程,认识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功能,OT在言语习得中对隐喻习得的指导意义等。论文的第二步将简单介绍优选论的基本理论和机制。基于优选理论的模式,Fauconnier和Turner就已经提出了五项混合优选原则,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优选关联原则。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对隐喻在优选模式下的研究更感兴趣了。双向优选理论将是本文研究理论的核心。在对生成语法和优选理论的简单对比之下,优选理论对语言的习得研究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隐喻的习得是本文的案例研究。儿童的母语隐喻习得从很早就开始了。以中国儿童为例,他们选择使用隐喻的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最优的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能选择最优化的方式来理解隐喻。本文运用了优选论的竞选表形式展示了限制级之间的竞选机制和重新排位过程,着重分析了中国儿童母语习得中隐喻习得的四个特点。论文的结束部分是结论及本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普通语言学领域运用优选理论展开对隐喻的研究;第二,如何在优选模式下进行隐喻二语习得研究。选择优选论作为理论框架,论文试图寻求一种不同的、全新的视角来认识隐喻,探寻其语用认知机制和过程。
其他文献
【正】 王蒙同志以艺术家的睿智和勇气,开拓了艺术的新天地。他的小说创作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洋溢着强烈而又独特的创新精神。研究他对创作的新的追求和新的探索,对促进文艺创
在语言习得中,词汇在语言产出和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动词是自然语言词汇中最重要的一种词类,其形态、语法、搭配、语义都十分丰富。目前单纯对于词汇(尤其是词汇量)的研
<正>变法和改革能不能成功,关键就是能不能给全社会带来收益,能不能使所有的社会成员从中受益。要使所有社会成员从一项改革中或变法中受益,变法必须能够增加社会总产出,增加
中华5000多年的古建筑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由于时代的变迁,我国各地区的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破损。随着科技的进步,BIM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记录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新生研讨课因小班教学、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团队造诣高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生活性适应和学术性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学生综合素质、学术
从法律上看,加入WTO,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对入世后,WTO协议所体现的程序正义要求对我国司法形成怎样的影响,应如何予以完善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往往因此忽视了它在修辞学上取得的成就。我们认为,马氏兼论修辞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对我
在亲属对话中,以第二人称称谓视点来指称第三方亲属,是人称指称方式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者在指称第三方亲属时,以对方为称谓视点来指称。其基本结构为“你+亲属
民族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进一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教育是当务之急。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
在小说《等待》中,作者哈金以其生动细腻的文笔和朴实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他们的人性和欲望。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精神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