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城市化对梅雨建立影响的数值试验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a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NCEP一日四次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梅雨的建立过程,发现500hPa环流形势的发展有利于冷暖空气交汇于江淮地区;低空西南涡的东移,在江淮流域形成低涡或切变是梅雨建立时降水过程的主要机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低涡的形成、发展和移动与低空急流有着密切关系;降水落区位于低涡和切变线的活动中心附近以及高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区域之内;梅雨锋的湿度锋区比温度锋区更明显,其水平和垂直结构决定着降水的位置及强度。   为了分析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梅雨建立的影响,利用耦合了单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1.1,对2004年梅雨的建立过程(6月11日~16日)进行了模拟,并做了相关的城市化敏感性试验,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将降水、低层主要影响系统及梅雨锋结构与实况对比发现,控制试验较为成功的模拟了此次梅雨建立过程。   (2)将城市改为农田后,模拟的6月14日几个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其西北方降水明显增多,模拟的梅雨锋与控制试验有相似的热力结构特征,但高θse舌区的强度比控制试验要弱,梅雨锋锋区的位置比控制试验略为偏北;模拟的6月15日安徽中部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其以西的降水明显增多,梅雨锋结构、锋区位置与控制试验类似,但800hPa上θse低值区(336K)的范围比控制试验大,几乎覆盖30°~32°N,导致高θse舌区对流不稳定度偏小。   (3)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将城市改为农田后,6月14日31°N上空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弱、斜压稳定度增强,其南侧斜压稳定度减弱,降水区南侧低层对流稳定度增强;6月15日对流不稳定区有所降低,且对流稳定度增强,28°~33°N上空700hPa附近出现MPV2负值区,斜压稳定度减弱。   (4)对长三角地区的分析表明,城市化对气温、降水、低层环流场都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潮州广播电视台是“全国文明单位”。潮州电视台的当地市场份额居广东省地级台第一名。该台的新闻栏目《民生直播室》自2005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25%左右的收视率、70%以上的
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道:“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它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的发展。”《江南话语》——这一中国地方电
宋徽宗,当皇帝是挺失败的,但他在文艺领域的造诣与成就,却是超一流的,这一点连抨击他的人也不敢否认。施耐庵《水浒传》这么描述宋徽宗:“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虽语带轻薄,却不能不承认赵佶搞艺术的才情。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宋徽宗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他热爱“高尔夫球”,是深谙棋
期刊
利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的观测资料,本文研究了试验期间锋面天气系统对气溶胶和CCN的分布及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党的工作
感热加热是地-气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然而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感热观测凤毛麟角。在再分析和陆面模式中,感热通量主要依赖于模式本身的性能和输入场的差异,因此对现有
早在1916年8月,18岁的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学时,当他读到美国教育家孟禄博士关于教育宗旨应注重人格的培养之说后,便感慨万千,写下了约2200字的《感言》。同年10月又专门写了
云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大气动力、热力等过程综合后的结果。受季风等影响,东亚-西北太平洋季风区(EA-WNPMR)云和辐射的特征独特,因此结合模式与卫星资料针对该地区云、辐
本文基于东亚夏季环流季节内推进的自然阶段,将我国东部汛期划分为华南前汛期盛期(5月21日-6月10日)、梅雨期(6月11日-7月10日)和北方雨季(7月11日-8月31日)三个次季节时间尺度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