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到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流变研究

来源 :赵书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柳青起,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群不断出现重量级文学作品,呈现出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承继现象,这一流脉历经70年之久仍焕发着勃勃生机。柳青到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流变研究将柳青创作与柳青之后的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做宏观划分,一方面源于柳青文学思想的复杂性,虽然柳青主要文学作品出版于共和国成立之后,但柳青创作思想的形成承接五四文学并及外国文学,十七年文学创作生态与文学观无法整体性概括柳青文学精神;另一方面源于柳青之后的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生态与柳青时代截然有别,意识形态与文学关系的胶着状态不同引发了文学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的迭代式承继与超拓。本论题不系统阐释陕西现实主义文学整体流变情况,而是聚焦柳青与后柳青时代两个关键词,以“星座布局”式概述柳青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征及特征成因,重点以柳青与后柳青时代几部重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源、流关系进行宏观考察与个案研究,后柳青时代主要择取重点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及陈彦等四位为阐释中心,以此源流关系梳理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对柳青文学经验的内化与超越,进而讨论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当下挑战。文章结构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及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首先,爬梳整合现有文献厘清“现实主义文学”词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概念衍变与历史定位,以此作为考察以柳青为代表的陕西现实主义文学的落脚点。其次,从整体研究与本体研究两个维度出发对陕西现实主义文学研究论题进行考察分析,给出柳青与后柳青时代的划分依据并确立本论题的研究范畴即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主要作家及作品,主要作家有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和陈彦,主要作品以前述作家的长篇小说为主兼及部分短篇与散文。最后,陈述本论题的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法并预测该论题可能存在的难点与局限性。第一章,柳青现实主义创作因袭、时代成因及特征。以当代文学史、批评史与编纂史中的柳青研究为概述研究的基础考察资料,从五四文学、延安文艺座谈会两个主角度切入柳青现实主义创作因袭关系的讨论,围绕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毛泽东提到“无产阶级文艺”的号召及以之衍生出的“人民性”“阶级性”“典型性”“真实性”等现实主义关键词来总体概括柳青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因袭。同时,就十七年文学的创作生态与柳青《创业史》中或隐或现的创作自觉阐明形成柳青现实主义特征的时代因素也即时代成因:权力话语的时代意识裹挟,“乌托邦”的时代精神需求与共和国作家的群体情怀。最后切入柳青文集的文本细节,就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创作精神等方面总结柳青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总特征。第二章,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承续。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显在的具有柳青文学的影子,本章节取柳青经验中的叙事时空、创作题材、创作精神、秦地文化等多个切面进行个案阐释。从柳青到路遥、陈忠实、陈彦,宏大叙事时空与乡土创作主题是其共同的题材选择;“皇甫十四年”式的创作精神与苦难精神是其共同的创作体验;《创业史》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主角》文本所承载的是20世纪陕西地域时代变革与个体意义找寻的缩影,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悉与个体生存的悲悯关怀,对“个体”与“时代”的有力糅合是其共有的创作经验,熟练的方言文本化与秦地乡俗的描画亦为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对柳青经验的内化式承继。第三章,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创作演变。同样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人的几部主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为考察中心,基于第二部分的承继关系分别从以下四个维度阐释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演变:第一,“史”诗之严肃性式微;第二、“人道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之思;第三、个体解放与劳动、价值、尊严的关系重构;第四、众声喧哗与“xx现实主义”的“走失”。后柳青时代的现实主义在变化的文化领导权、逐步成型的“人类命运共同”想象,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众声喧哗却又失语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等多种创作生态中发生了显在的转向与易变。同时,后柳青时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多种创作手法的融合,对现代主义手法的借鉴与化用使得原有现实主义作品自身界定模糊不清给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带来颠覆性的身份危机亦实现了现实主义文学一种“身份”的转化与多重演变。结语,柳青及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流变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演变的一个截面,其所面临的解构困境与重构想象是所有现实主义文学都无法逃避的一个大课题。当现代主义在西方世界开始涌起浪潮时,中国的“现实主义”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今天以证伪式的科学精神被不断阐释与建设性重构,或许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与一种创作思想,更表现出一个“文学主义”的剥离历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剥离”还需回到其多学科糅合的理论源头,这或许是考察后柳青时代陕西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与演变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未来的理论根基。
其他文献
西葫芦果皮颜色较为丰富,有白皮、绿皮、黄皮和花皮等多种表型。其中黄皮西葫芦因富含类胡萝卜素而引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黄皮西葫芦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分子机制研究甚少,尤其是黄皮基因定位仍然未知。本研究通过构建F2代分离群体、BSA-seq、分子标记开发鉴定等,进行西葫芦黄皮基因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的筛选分析等,以期为揭示黄皮西葫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所获得的结果如下
学位
冯内古特研究肇始之初,学界对冯内古特其人有较大误解,对冯内古特作品是否有价值也存在较大争议,后来经过学界一段时间争论与研究发现,对于冯内古特作品的研究不能单停留于作品故事层面或是叙述层面。结合作者本人的生平以及创作思想深入作家层面对冯内古特的作品进行探究就会发现,冯内古特实际是一位入世感极强的人类学家、作家,他自愿肩负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冯内古特的作品淋漓尽致地揭露在后工业时代,不合理的资
学位
王安忆于1976年发表了自己的散文处女作《向前进》,标志着其正式走入文坛,其踏入文坛以来就备受文学评论界和读者的青睐。王安忆在四十余年的创作进程中,贡献了十五部长篇作品,众多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收获颇丰,在当代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王安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创作的活力,高产的同时,创作质量又极高。在纵观王安忆作品时,可以发现王安忆一直保持着对宏大叙事的疏离,并将作品放置在边缘的空间中传达相对应的边缘
学位
学位
学位
贾平凹是一位极其关注现实的中国当代作家,富于创造民族性和时代性相融合的新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颇丰的成果,有着较高的流传度,在文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考察贾平凹的小说世界,能够发现贾平凹在他的长篇小说中自觉对人和物进行符号化,在写日常琐碎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它们往象征方面努力。由此可见,文本被赋予了丰厚的隐喻内涵,用隐喻视阈对其长篇小说进行探析解读,有利于更加充分理解小说中的深刻意蕴。本论文主
学位
土壤盐渍化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质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光环境要素,红光和远红光比值(R/FR)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有效缓解盐害等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然而R/FR对盐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晰。本研究以黄瓜‘津春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R/FR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叶片光合电子传递性能和卡尔文循环的影响,探究R/FR调控盐胁迫下黄瓜叶
学位
2022年我国羊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所下降,肉羊产业技术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获得突破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我国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等核心问题。对此,建议继续推进育种和屠宰加工技术创新,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学位
钢结构在服役期内抗力受内外因素作用会逐渐衰退,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其中腐蚀作用是抗力衰退的重要因素。钢结构的腐蚀问题有随机性强、原理复杂、试验周期长、危害性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钢结构全生命周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未考虑钢结构在腐蚀作用下抗力的衰退,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甚至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亟需针对腐蚀钢材进行全生命周期抗力衰减的研究,通过时变可靠度计算,把握结构性能的动态变
学位